【汽车小知识】车用科技进化史:从卡带到CarPlay

车用科技进化史:从卡带到CarPlay(香港地区篇)

作为一个生于香港、热爱汽车及科技的小编,亲身经历过香港汽车内装科技的大变革。从八、九十年代的卡带机,到现今智能手机无缝连接CarPlay,这段进化史不单见证了科技进步,更反映香港人对「方便、型格、实用」的追求。以下,让我以最详细的文字,带你细味这段车用科技的演变。


1.卡带年代:怀旧经典的起点

1980至1990年代,香港马路上「汽车音响」几乎只等于「卡带机」。当年大部分日本进口车(如Toyota、Honda、Nissan)都标配卡带机,欧洲车如BMW、Mercedes-Benz亦不例外。

  • 卡带盛世:卡带不单止听歌,还有广播剧、英语教材等选择。很多人会到信和、白加士街买卡带或自行录制Mixtape。
  • 常见情景:司机一边驾驶,一边「反转」卡带,有时还要用铅笔「整卡带」。
  • 限制:音质有限、容易卡带、选曲麻烦。但即使如此,当年能在车上听自己选的歌,已经是无比享受。

2. CD世代:音质提升,操作更方便

90年代中后期,CD音响逐渐普及。

  • CD机/Changer :有车主会加装6碟、10碟CD Changer放尾箱,可以不停换碟,十分「型」。
  • 音质革命:CD打破卡带音质上限,Hi-Fi迷终于可以在车上享受更澎湃的音效。
  • 小编回忆:记得家父买新车时,特意选配了原厂CD机,当时觉得超级高级!但CD易花、易跳针,夏天晒车更易损坏。

3. VCD/DVD/屏幕年代:娱乐化开始

2000年代初,VCD及DVD播放器开始进驻私家车,甚至有「天窗」式翻揭屏幕。

  • 影音新体验:小朋友最开心,长途车程可以睇卡通、电影。
  • 香港特色:很多「七人车」司机会安装大屏幕,接送学生或旅客时播放电影,十分受欢迎。
  • 局限:观看时安全成疑,亦容易分心。

4. MP3、AUX、USB:数码化转型

随着iPod、MP3机流行,香港人开始追求「一部机带千首歌」。

  • AUX接驳:司机最常见是用3.5mm线连手机或MP3机。
  • USB播放:部分新车配有USB插口,直接插U盘就可以播放MP3。
  • 小编体验:当年「换车」最紧张是有无AUX,否则只能用FM发射器,音质一般,还有杂音。

5.蓝牙时代:无线自由

2010年代,蓝牙车用音响成为标准配备。

  • 电话通话:Hands-free功能,安全又方便。
  • 无线音乐:终于不用再烦恼线材缠绕,直接串流Spotify、Apple Music。
  • 香港特点:的士、Uber司机大多会用蓝牙接驳,方便接客同时听歌、听新闻。

6.智能手机整合:CarPlay/Android Auto登场

2015年后,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正式进驻香港市场,彻底改变车用科技。

  • 即时导航:Google Maps、Apple Maps实时路况,对于香港繁忙交通很重要。
  • 语音助手:Siri、Google Assistant帮你发讯息、打电话,提升安全。
  • App生态圈:Spotify、WhatsApp、Podcast等App直接在车载屏幕操作。
  • 新车标配:近年Toyota、Honda、BMW等新车都标配CarPlay/Android Auto,旧车主亦可后加安装。
  • 香港人生活:不论司机还是乘客,习惯手机「一插即用」,不用再忍受差劣的原厂导航。

7.未来展望:车联网、自动驾驶、OTA升级

未来车用科技会更加智能化:

  • 车联网(IoT) :车与车、车与路边基建互联,提升安全及效率。
  • 自动驾驶:Tesla、Baidu等已在香港测试自动泊车、导航。
  • 软件升级(OTA) :例如Tesla,车机软件可以网上自动更新,功能越来越多。

小编总结:科技是服务人类,而非炫耀本钱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车用科技发展极快。从卡带到CarPlay,见证了香港人生活节奏加快、对资讯及娱乐的需求提升。每一代科技都曾令我们惊叹,但最终目标都是令驾驶更方便、安全、愉快。未来,车用科技势必继续进化,小编会继续为大家留意最新动向,与大家一齐「着数行车」!


你又最怀念哪个年代的车用科技?留言同小编分享下你慨故事啦!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