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小知识】香港最挤塞的道路排名

🚦🚗 【小编观点】香港最挤塞的道路排名与深度分析

如果你系香港司机,应该唔需要数据都会知——塞车已经系日常一部分。无论你系返工族、送货司机,甚至假日出街兜风,都总会遇到「龟速」时刻。今日小编就用最新数据加自己驾驶经验,帮大家盘点香港最挤塞慨道路排名,再拆解点解会咁塞同有咩对策。


📊 一、数据来源与排名方法

小编参考咗:

  • 运输署交通流量统计(2024-2025)
  • Google Maps & Waze 实时拥堵热点
  • 本地车友会与司机群组分享经验

排名依据:

  • 平均车速(繁忙时段)
  • 每日挤塞时长
  • 交通事故频率
  • 替代道路可行性

🏆 二、2025年香港最挤塞道路Top 10

排名 道路名称 高峰期平均时速 挤塞时段 主要原因
1 红磡海底隧道(港岛往九龙) 8-12 km/h 07:30-10:00、17:00-19:30 车流极大、收费亭瓶颈、事故频发
2 狮子山隧道(沙田往九龙) 10-15 km/h 07:00-09:30、17:00-19:00 新界北车流集中、转入九龙通道少
3 东区海底隧道(九龙往港岛) 12-18 km/h 07:30-09:30 商业区通勤车流集中
4 青葵公路(葵涌段) 15-20 km/h 08:00-09:30、17:30-19:00 货柜车流量大、道路维修
5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 8-12 km/h 周末下午、节日 游客巴士多、道路空间窄
6 旺角弥敦道 6-10 km/h 全日(尤其下午) 行人过路频繁、巴士站密集
7 荃湾路(葵涌至深水埗) 12-16 km/h 08:00-09:30、17:00-19:00 干道入口多、车流交织
8 西隧入口(九龙往港岛) 15-20 km/h 08:00-09:30 收费高但尖峰期仍爆满
9 屯门公路(屯门往荃湾) 15-18 km/h 07:00-09:00 居民通勤集中、事故易影响全线
10 青马大桥 20-25 km/h 假日早上、长假期 机场车流+大屿山旅游车流

🔍 三、逐一深度分析

1. 红磡海底隧道

  • 小编感受:朝早红隧港岛入口真系「慢到可以数清海浪」,再快慨车都变乌龟。
  • 核心问题:收费亭设计限制通行效率,港九之间替代隧道选择有限(西隧收费高,东隧远)。

2. 狮子山隧道

  • 小编感受:新界北返九龙慨「地狱之门」,尤其雨天塞到怀疑人生。
  • 核心问题:沙田、大围、马鞍山车流集中,加上隧道内事故处理慢,影响全线。

3. 东区海底隧道

  • 小编感受:以为东隧比红隧快?非繁忙时系,朝早就唔好谂。
  • 核心问题:九龙东至港岛东通道唯一选择,商业区通勤车流极大。

4. 青葵公路

  • 小编感受:货柜车一多,速度即刻跌一半,赶时间慨司机最怕。
  • 核心问题:葵涌货柜码头出入口集中,货车+私家车混行,再加道路维修。

5.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

  • 小编感受:假日行梳士巴利道,巴士、旅游车、的士一齐挤,连行人都「塞」。
  • 核心问题:道路窄、旅游景点集中(星光大道、文化中心),巴士站密集。

6. 旺角弥敦道

  • 小编感受:全日塞,唔分朝晚,行人灯红绿交替,私家车+巴士+电单车齐齐慢。
  • 核心问题:行人流量全港最高,公共交通停靠频繁,路面空间不足。

7. 荃湾路

  • 小编感受:干道入口多,入出口之间车速忽快忽慢,好考司机耐性。
  • 核心问题:多个主要干道交汇处(葵涌道、长沙湾道),易形成瓶颈。

8. 西隧入口

  • 小编感受:以为收费高就唔塞?错,朝早都系排长龙。
  • 核心问题:商业区通勤车流+替代隧道挤塞,部分司机宁愿比贵钱都用西隧。

9. 屯门公路

  • 小编感受:一宗小事故,可以令全线塞爆半日。
  • 核心问题:长距离单线双向+出口少,事故或维修影响极大。

10. 青马大桥

  • 小编感受:假日去大屿山玩,青马大桥一定系「关卡」。
  • 核心问题:机场车流与旅游车混行,节假日用量暴增。

🛠 四、塞车对驾驶者的影响

  1. 时间成本增加

    • 上班要提早30 分钟甚至一个钟出门
    • 送货司机每日可完成慨单数减少
  2. 精神压力大

    • 长时间低速驾驶易疲劳
    • 塞车中更易出现争线、铲位等冲突
  3. 燃油/能源消耗高

    • 怠速时间长,油耗增加
    • 电动车续航亦受影响
  4. 车辆损耗加快

    • 长时间走走停停,煞车系统、波箱受损机率高

💡 五、小编应对建议

  1. 避开高峰时段

    • 尽量错峰出行,或者选择公共交通(尤其港铁)。
  2. 使用即时交通资讯

    • 善用Google Maps、Waze、运输署实时交通图,提前改道。
  3. 选用替代道路或渡轮

    • 避红隧可考虑西隧/东隧,屯门公路挤塞时可改走屯赤隧道。
  4. 灵活工作安排

    • 如果公司容许,可以安排在家工作日,减少出行需要。

🔮 小编观察与预测

  • 短期:在未有大型道路基建完成前,红隧、狮隧、东隧仍会长期高位挤塞。
  • 中期:屯赤隧道、将军澳跨湾连接路等新通道会分流部分车流,但效果有限。
  • 长期:若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系统普及,加上电动车比例上升,部分道路挤塞情况或可纾缓,但人口与车辆增长仍会带来新挑战。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