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小成本行銷:新創如何用內容行銷吸引顧客|編:馬文生
💡 小成本行銷:新創點用內容行銷吸客?
1️⃣ 乜嘢係內容行銷?
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就係透過 有價值嘅內容 去吸引、留住同教育客戶,而唔係淨係硬銷產品。
- 例如:一間健身 startup 出「3 個 office 坐低都做到嘅拉筋動作」短片,觀眾會覺得實用,之後自然會記住呢間公司。
- 內容行銷嘅核心係 先畀價值,再建立信任,最後自然成交。
香港人好精明,唔鐘意被「sell」得太直接,所以內容行銷其實係非常啱本地市場嘅方法。
2️⃣ 小成本行銷嘅特點 💸
新創公司通常資源有限,唔可能一開始就砸錢落電視廣告或者大型 campaign。
小成本行銷重點係:
- 靠 創意 而唔係靠大 budget
- 善用 免費或低成本平台(IG、FB、YouTube、LinkedIn、TikTok)
- 透過 內容耐用性( evergreen content)長期吸引流量
- 以 人性化、故事化 方式令觀眾產生共鳴
3️⃣ 新創用內容行銷嘅五大策略 🚀
(1) 教育型內容 📚
- 分享專業知識、教學、Tips。
- 例如:香港 FinTech startup 可以出「3 個理財 Apps 推介」,用短片解釋點幫到你慳錢。
- 成效:觀眾會覺得你專業可靠,更願意 follow 你。
(2) 故事型內容 📖
- 講品牌故事、創業經歷、產品背後理念。
- 例如:本地手工啤酒廠講自己點樣堅持用香港材料,支持本地農夫。
- 成效:觀眾覺得有溫度,容易建立情感連結。
(3) 幕後花絮 👀
- 展示團隊日常、產品製作過程、失敗經歷。
- 香港人鍾意睇「真實」,例如 startup 在 IG Story 分享「今日生產 delay 咗,但團隊齊心補救」。
- 成效:拉近距離,令品牌更人性化。
(4) 用戶生成內容(UGC)🙌
- 鼓勵客人拍相、拍片分享使用心得,再 repost。
- 例如:餐廳 startup 搞「打卡 hashtag 活動」,食客影相打卡再 tag 你。
- 成效:低成本但效果強,因為人哋更信「用家分享」多過官方廣告。
(5) 微型影響者合作 🤝
- 唔使搵大明星,反而搵 micro-influencers(粉絲數 1k–10k)更有效,因為佢哋觀眾群更集中、互動率更高。
- 香港例子:搵大學生 IG KOL 幫你推環保產品,target audience 更準。
- 成效:低成本但容易帶動口碑。
4️⃣ 平台玩法詳解 📲
IG(Instagram)
- 適合做靚相 + Reels 短片。
- 可以用 carousel post(多圖教學),例如「5 個提升工作效率嘅免費 App」。
FB(Facebook)
- 香港中年 audience 仲活躍,可以用嚟做社群 group、活動推廣。
- 例如:開一個「香港手沖咖啡迷」小組,吸引愛好者加入。
- 適合 B2B startup,分享專業見解、行業報告。
- 香港好多專業人士會喺 LinkedIn 搵合作或新服務供應商。
YouTube / TikTok
- 長短片並重,YouTube 適合深入教學,TikTok/IG Reels 適合快速 Tips。
- 例如:教育 startup 出「30 秒英文小貼士短片」,容易 viral。
5️⃣ 香港新創實戰 Tips 🏙️
- 內容中英夾雜:香港 audience 習慣 bilingual,用廣東話 + 英文 hashtag reach 更廣。
- 善用本地元素:茶餐廳、巴士站、獅子山,令觀眾覺得 relatable。
- 限時互動:香港人鐘意即時回覆,DM 要快,亦可以搞 24 小時限時優惠。
- 數據追蹤:用 IG Insights、Google Analytics 睇邊啲內容最受歡迎,再集中火力。
- Consistency:唔好斷更,寧願一星期穩定出 2–3 條高質內容,好過一時爆發再消失。
6️⃣ 小編總結 ✍️
內容行銷對新創嚟講係一個「小成本、大影響」嘅武器。教育型內容可以建立專業,故事型內容增加情感連結,UGC 同 KOL 合作可以低成本放大聲量。最緊要係 長期堅持,唔好期望一夜爆紅,因為品牌信任需要時間累積。
一句講晒:👉 新創要用內容打底,先畀價值,後收割,咁先可以喺香港市場贏到第一批忠實客人 💪。
📊 5 種內容行銷策略對比表
策略 | 定義 | 成本 | 成效 | 香港例子 |
---|---|---|---|---|
教育型內容 📚 | 分享知識、技巧、教學,建立專業感 | 低(主要係時間) | 吸引對專業有興趣嘅觀眾,增加信任 | FinTech startup 出「3 個免費理財 App 推介」短片 |
故事型內容 📖 | 講品牌故事、創業歷程、理念 | 低(文字 + 圖片/短片) | 增加情感連結,令品牌更有溫度 | 本地手工啤酒廠分享「點樣用香港材料釀造」 |
幕後花絮 👀 | 展示團隊日常、失敗經歷、產品製作 | 低至中(拍攝 + 剪片) | 拉近距離,令品牌更人性化 | Startup IG Story:團隊 OT 包裝產品 |
UGC 用戶生成內容 🙌 | 鼓勵客人分享使用心得,再 repost | 幾乎免費 | 口碑效應強,觀眾更信用家分享 | 餐廳搞「打卡 hashtag 活動」吸引 repost |
微型影響者合作 🤝 | 搵 micro-KOL 幫手推廣(粉絲 1k-10k) | 中(酬勞低過大明星) | 精準觸及小眾群體,互動率高 | 環保品牌搵大學生 IG KOL 幫推布袋 |
👉 小編貼士:
- 初期可以先做「教育型內容」+「故事型內容」,因為成本低又容易即刻開始。
- 中期再加入「UGC」同「幕後花絮」,增加互動同真實感。
- 想放大聲量就可以加「微型影響者合作」,幫你打開新 aud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