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地產】

【一文了解】《樓市十大迷思:買樓真的「有樓先至有未來」嗎?》|編:Kwan CM
🏠 樓市十大迷思:買樓真的「有樓先至有未來」嗎? 喺香港,樓市幾乎等同於全民話題。由返工搭車、食飯聚會,到親戚飯局,總有人會問:「你買咗樓未?」、「幾時上車?」。對好多香港人嚟講,買樓就等於人生目標,但係樓市真係冇得輸?小編今日就同大家拆解 「樓市十大迷思」,逐一分析背後嘅真相,等大家唔會盲目跟風,反而可以理性睇待。 🔟 樓市迷思一:樓價永遠只升不跌 📈 迷思解讀:香港樓價長期上升,但唔代表唔會跌。 事實:1997金融風暴至2003年,樓價跌咗超過六成;2019–2023年,美國加息同疫情影響,樓價亦有明顯回落。 啟示:長線可能升,但短期波動大,唔可以盲目相信「只會升」。 9️⃣ 迷思二:有樓先至有未來 🏡 迷思解讀:社會氛圍覺得冇樓好似冇保障。 事實:樓市係一種資產,但未必適合每個人。有人揀租樓,反而保持靈活資金去投資股票、基金,回報未必輸。 啟示:人生選擇唔止一條路,唔應該被「上車」綁死。 8️⃣ 迷思三:供得起就等於買得起 💸 迷思解讀:好多人成日計供款金額,覺得月供得起就冇問題。 事實:買樓除咗供款,仲有首期、印花稅、律師費、管理費、維修費。長遠仲要考慮加息風險。 啟示:買樓唔係淨係計月供,而係要全面考慮現金流。 7️⃣ 迷思四:租樓等於浪費錢 💰 迷思解讀:租金俾咗出去就冇回報,好似「幫業主供樓」。 事實:租樓可以保持彈性,唔需要長期背負供樓壓力;而且部分人利用資金投資其他資產,比供樓回報更高。 啟示:租樓未必係浪費,反而係一種財務策略。 6️⃣ 迷思五:買細單位容易升值...
【一文了解】《樓市十大迷思:買樓真的「有樓先至有未來」嗎?》|編:Kwan CM
🏠 樓市十大迷思:買樓真的「有樓先至有未來」嗎? 喺香港,樓市幾乎等同於全民話題。由返工搭車、食飯聚會,到親戚飯局,總有人會問:「你買咗樓未?」、「幾時上車?」。對好多香港人嚟講,買樓就等於人生目標,但係樓市真係冇得輸?小編今日就同大家拆解 「樓市十大迷思」,逐一分析背後嘅真相,等大家唔會盲目跟風,反而可以理性睇待。 🔟 樓市迷思一:樓價永遠只升不跌 📈 迷思解讀:香港樓價長期上升,但唔代表唔會跌。 事實:1997金融風暴至2003年,樓價跌咗超過六成;2019–2023年,美國加息同疫情影響,樓價亦有明顯回落。 啟示:長線可能升,但短期波動大,唔可以盲目相信「只會升」。 9️⃣ 迷思二:有樓先至有未來 🏡 迷思解讀:社會氛圍覺得冇樓好似冇保障。 事實:樓市係一種資產,但未必適合每個人。有人揀租樓,反而保持靈活資金去投資股票、基金,回報未必輸。 啟示:人生選擇唔止一條路,唔應該被「上車」綁死。 8️⃣ 迷思三:供得起就等於買得起 💸 迷思解讀:好多人成日計供款金額,覺得月供得起就冇問題。 事實:買樓除咗供款,仲有首期、印花稅、律師費、管理費、維修費。長遠仲要考慮加息風險。 啟示:買樓唔係淨係計月供,而係要全面考慮現金流。 7️⃣ 迷思四:租樓等於浪費錢 💰 迷思解讀:租金俾咗出去就冇回報,好似「幫業主供樓」。 事實:租樓可以保持彈性,唔需要長期背負供樓壓力;而且部分人利用資金投資其他資產,比供樓回報更高。 啟示:租樓未必係浪費,反而係一種財務策略。 6️⃣ 迷思五:買細單位容易升值...

【一文了解】《如何利用樓市配置資產?理財師的專業建議》|編:馬文生
🏡 如何利用樓市配置資產?理財師的專業建議 作為香港人,講到置業同樓市,真係「幾乎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嘅話題。香港樓價長期企硬,無論係自住、投資定係資產配置,點樣部署,往往都係決定財富增長嘅關鍵。今日小編綜合理財師嘅專業角度,幫大家拆解點樣透過樓市做好資產配置,亦會分享實際策略同風險考慮,等大家唔會盲目追樓,反而能夠穩健咁進退。 🔑 為何樓市係香港人最重要嘅資產配置工具? 1. 供應有限,需求長期存在 香港土地供應有限,而人口密集,就算經濟週期有起有落,長遠嚟講,住屋需求都係存在。呢個「剛性需求」令樓市長期保持一定支持力。 2. 抗通脹能力強 理財師指出,樓價往往會隨通脹而上升,特別係核心地段嘅物業,可以有效對沖貨幣貶值風險。對香港人嚟講,擁有物業就等於擁有「抗通脹資產」。 3. 槓桿優勢 銀行按揭制度容許投資者用「槓桿」方式入市,即係用較少嘅首期資金,就可以控制大額資產。當樓市向上,回報率會被放大。 📊 資產配置建議:點樣分配比例? 理財師普遍認為,唔應該將所有資金都壓晒落樓市,否則會面對單一市場波動嘅風險。 ✅ 建議比例(一般中產參考): 物業資產:40%–60%(自住 + 投資) 股票基金:20%–30%(分散至環球市場) 債券或定存:10%–20%(保持現金流同穩定性) 其他資產(黃金、保險、退休基金):10%左右 小編溫馨提示:呢個比例唔係絕對,會因應年齡、風險承受能力同家庭需要而調整。 🏠 樓市入場策略 1. 自住優先,再考慮投資...
【一文了解】《如何利用樓市配置資產?理財師的專業建議》|編:馬文生
🏡 如何利用樓市配置資產?理財師的專業建議 作為香港人,講到置業同樓市,真係「幾乎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嘅話題。香港樓價長期企硬,無論係自住、投資定係資產配置,點樣部署,往往都係決定財富增長嘅關鍵。今日小編綜合理財師嘅專業角度,幫大家拆解點樣透過樓市做好資產配置,亦會分享實際策略同風險考慮,等大家唔會盲目追樓,反而能夠穩健咁進退。 🔑 為何樓市係香港人最重要嘅資產配置工具? 1. 供應有限,需求長期存在 香港土地供應有限,而人口密集,就算經濟週期有起有落,長遠嚟講,住屋需求都係存在。呢個「剛性需求」令樓市長期保持一定支持力。 2. 抗通脹能力強 理財師指出,樓價往往會隨通脹而上升,特別係核心地段嘅物業,可以有效對沖貨幣貶值風險。對香港人嚟講,擁有物業就等於擁有「抗通脹資產」。 3. 槓桿優勢 銀行按揭制度容許投資者用「槓桿」方式入市,即係用較少嘅首期資金,就可以控制大額資產。當樓市向上,回報率會被放大。 📊 資產配置建議:點樣分配比例? 理財師普遍認為,唔應該將所有資金都壓晒落樓市,否則會面對單一市場波動嘅風險。 ✅ 建議比例(一般中產參考): 物業資產:40%–60%(自住 + 投資) 股票基金:20%–30%(分散至環球市場) 債券或定存:10%–20%(保持現金流同穩定性) 其他資產(黃金、保險、退休基金):10%左右 小編溫馨提示:呢個比例唔係絕對,會因應年齡、風險承受能力同家庭需要而調整。 🏠 樓市入場策略 1. 自住優先,再考慮投資...

【一文了解】《樓市投資心法:如何分辨投資樓與自住樓?》|編:馬文生
💡 樓市投資心法:如何分辨投資樓與自住樓? 小編幫你拆解買樓嘅不同目的,避免買錯盤,後悔一世! 香港樓市一向係「全民話題」,無論茶餐廳聽到大叔吹水,定係OL lunch time傾偈,總會圍繞住「樓價幾時升」、「邊度啱買」呢啲問題。但係,買樓其實可以分為兩大方向:投資樓同自住樓。 雖然表面上都係「買層樓」,但兩者嘅考慮因素、選擇標準、風險管理完全唔一樣。如果搞唔清楚,隨時買錯目標,之後無論自住唔舒服,定係投資回報唔理想,都會好後悔。 今日小編就同大家分享點樣分辨投資樓同自住樓,仲有實際心法,幫你搵到最啱自己嘅選擇。 1️⃣ 自住樓的考慮因素 🏡 生活便利 交通 🚇:近地鐵站、巴士站,返工返學方便。 配套 🏫:有超市、商場、街市、醫院、學校,生活方便。 社區環境 🌳:安靜、安全、綠化好,住得舒服。 空間與舒適度 面積大小要符合家庭需要(單身同一家四口需求完全唔同)。 樓齡太舊可能有維修問題,要預咗開支。 心理安全感 自住樓唔單止係資產,仲係「家」。 好多人寧願買貴啲,揀自己住得舒服嘅地方。 👉 小編貼士:買自住樓時,唔好盲目追求升值潛力,因為最重要係住得開心。 2️⃣ 投資樓的考慮因素 💰 租金回報率...
【一文了解】《樓市投資心法:如何分辨投資樓與自住樓?》|編:馬文生
💡 樓市投資心法:如何分辨投資樓與自住樓? 小編幫你拆解買樓嘅不同目的,避免買錯盤,後悔一世! 香港樓市一向係「全民話題」,無論茶餐廳聽到大叔吹水,定係OL lunch time傾偈,總會圍繞住「樓價幾時升」、「邊度啱買」呢啲問題。但係,買樓其實可以分為兩大方向:投資樓同自住樓。 雖然表面上都係「買層樓」,但兩者嘅考慮因素、選擇標準、風險管理完全唔一樣。如果搞唔清楚,隨時買錯目標,之後無論自住唔舒服,定係投資回報唔理想,都會好後悔。 今日小編就同大家分享點樣分辨投資樓同自住樓,仲有實際心法,幫你搵到最啱自己嘅選擇。 1️⃣ 自住樓的考慮因素 🏡 生活便利 交通 🚇:近地鐵站、巴士站,返工返學方便。 配套 🏫:有超市、商場、街市、醫院、學校,生活方便。 社區環境 🌳:安靜、安全、綠化好,住得舒服。 空間與舒適度 面積大小要符合家庭需要(單身同一家四口需求完全唔同)。 樓齡太舊可能有維修問題,要預咗開支。 心理安全感 自住樓唔單止係資產,仲係「家」。 好多人寧願買貴啲,揀自己住得舒服嘅地方。 👉 小編貼士:買自住樓時,唔好盲目追求升值潛力,因為最重要係住得開心。 2️⃣ 投資樓的考慮因素 💰 租金回報率...

【一文了解】《置業Budget計算:首期、印花稅與雜費全分析》|編:李子昇
💰 置業Budget計算:首期、印花稅與雜費全分析 小編幫你逐項拆解,免得「錢唔夠」臨門脫腳! 香港買樓一向係人生大事,價錢動輒幾百萬至千萬。好多人以為買樓只要儲夠首期就得,點知到臨交樓嗰刻,先發現仲有一堆隱藏開支:印花稅、律師費、代理佣金、裝修費、管理費……樣樣都要錢。結果本來以為儲夠,最後發現「差咗幾十萬」,真係一個大伏位。 今日小編就同大家逐項分析,買樓要準備嘅 完整Budget清單,幫你計清楚由首期到雜費,究竟要幾多錢先至可以安心上車。 1️⃣ 首期資金 🏦 首期 = 入場費 + 穩定感 香港銀行一般按揭安排: 首置買家(首次置業):樓價800萬以下,可申請最高9成按揭,但要符合壓力測試同入息要求。 樓價超過800萬至1000萬:最高8成按揭。 樓價1000萬以上:一般最多只批6至7成。 舉例: 如果買一層600萬單位,9成按揭 → 首期只需60萬。 但如果買一層1200萬單位,假設只能批7成按揭 → 首期要360萬。 👉 小編提醒:唔好以為「最低首期」就一定批到,銀行會睇你收入、負債、年齡。如果唔符合要求,按揭成數會再減,首期要更多。 2️⃣ 印花稅...
【一文了解】《置業Budget計算:首期、印花稅與雜費全分析》|編:李子昇
💰 置業Budget計算:首期、印花稅與雜費全分析 小編幫你逐項拆解,免得「錢唔夠」臨門脫腳! 香港買樓一向係人生大事,價錢動輒幾百萬至千萬。好多人以為買樓只要儲夠首期就得,點知到臨交樓嗰刻,先發現仲有一堆隱藏開支:印花稅、律師費、代理佣金、裝修費、管理費……樣樣都要錢。結果本來以為儲夠,最後發現「差咗幾十萬」,真係一個大伏位。 今日小編就同大家逐項分析,買樓要準備嘅 完整Budget清單,幫你計清楚由首期到雜費,究竟要幾多錢先至可以安心上車。 1️⃣ 首期資金 🏦 首期 = 入場費 + 穩定感 香港銀行一般按揭安排: 首置買家(首次置業):樓價800萬以下,可申請最高9成按揭,但要符合壓力測試同入息要求。 樓價超過800萬至1000萬:最高8成按揭。 樓價1000萬以上:一般最多只批6至7成。 舉例: 如果買一層600萬單位,9成按揭 → 首期只需60萬。 但如果買一層1200萬單位,假設只能批7成按揭 → 首期要360萬。 👉 小編提醒:唔好以為「最低首期」就一定批到,銀行會睇你收入、負債、年齡。如果唔符合要求,按揭成數會再減,首期要更多。 2️⃣ 印花稅...

【一文了解】《樓市入門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準備好置業?》|編:李子昇
🏠 樓市入門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準備好置業? 小編親身體會+實際數據,帶你逐步檢視自己係咪「ready」上車! 香港樓市一向被稱為「全球最難上車」嘅市場之一。樓價高企,供樓壓力沉重,但同時又有唔少人覺得「有瓦遮頭」先叫真正安定。咁問題嚟啦:你係咪真係準備好置業? 好多朋友問小編:「我有少少積蓄,夠唔夠買樓?」「如果收入唔算好穩定,仲應唔應該諗置業?」其實,判斷自己有冇準備好,唔係單單睇銀行批唔批,仲要考慮財務、心理、生活同未來規劃。以下就係小編整理嘅全面指南,幫大家check一check。 1️⃣ 財務基礎:錢係第一關 💰 買樓最大嘅挑戰就係錢。要判斷自己準備好未,先要睇以下幾樣: 首期資金 香港銀行對首置買家一般要求 10%-20%首期(視乎樓價同按揭計劃)。 例如一層600萬嘅單位,最少都要準備60萬至120萬首期。 仲要加埋印花稅、律師費、代理佣金、雜費,現金流要更充裕。 👉 小編建議:唔好淨係計到啱啱夠,最好仲有額外一筆「緊急基金」,起碼可以覆蓋6至12個月供款。 供樓壓力 銀行批按揭時會做「壓力測試」,確保供款唔超過入息嘅50-60%。 但小編覺得,你自己都要做「最壞打算」:假設加息2-3厘,你仲頂唔頂得順? 收入穩定性 如果你份工成日轉,或者收入大起大落,例如自由工作者,就要特別小心。 銀行批核會睇你嘅入息證明,冇穩定糧單會比較難批。 2️⃣ 生活規劃:唔好只睇眼前 🗓️ 買樓唔係淨係今日供得起咁簡單,仲要睇未來規劃。 家庭因素 你會唔會幾年內結婚? 有冇打算生小朋友? 屋企人會唔會同你一齊住?...
【一文了解】《樓市入門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準備好置業?》|編:李子昇
🏠 樓市入門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準備好置業? 小編親身體會+實際數據,帶你逐步檢視自己係咪「ready」上車! 香港樓市一向被稱為「全球最難上車」嘅市場之一。樓價高企,供樓壓力沉重,但同時又有唔少人覺得「有瓦遮頭」先叫真正安定。咁問題嚟啦:你係咪真係準備好置業? 好多朋友問小編:「我有少少積蓄,夠唔夠買樓?」「如果收入唔算好穩定,仲應唔應該諗置業?」其實,判斷自己有冇準備好,唔係單單睇銀行批唔批,仲要考慮財務、心理、生活同未來規劃。以下就係小編整理嘅全面指南,幫大家check一check。 1️⃣ 財務基礎:錢係第一關 💰 買樓最大嘅挑戰就係錢。要判斷自己準備好未,先要睇以下幾樣: 首期資金 香港銀行對首置買家一般要求 10%-20%首期(視乎樓價同按揭計劃)。 例如一層600萬嘅單位,最少都要準備60萬至120萬首期。 仲要加埋印花稅、律師費、代理佣金、雜費,現金流要更充裕。 👉 小編建議:唔好淨係計到啱啱夠,最好仲有額外一筆「緊急基金」,起碼可以覆蓋6至12個月供款。 供樓壓力 銀行批按揭時會做「壓力測試」,確保供款唔超過入息嘅50-60%。 但小編覺得,你自己都要做「最壞打算」:假設加息2-3厘,你仲頂唔頂得順? 收入穩定性 如果你份工成日轉,或者收入大起大落,例如自由工作者,就要特別小心。 銀行批核會睇你嘅入息證明,冇穩定糧單會比較難批。 2️⃣ 生活規劃:唔好只睇眼前 🗓️ 買樓唔係淨係今日供得起咁簡單,仲要睇未來規劃。 家庭因素 你會唔會幾年內結婚? 有冇打算生小朋友? 屋企人會唔會同你一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