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循環經濟與二手平台的商業模式|編:馬文生

♻️ 循環經濟同二手平台:香港角度大解構

1️⃣ 乜嘢係循環經濟?

傳統經濟模式係「取 → 用 → 棄」(Take–Make–Dispose),即係企業生產新產品,消費者用完就丟,最後變垃圾。😓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就係要打破呢個直線模式,變成「資源 → 使用 → 回收再用 → 再生」嘅循環。簡單講:資源唔係一次性,而係可以重複再生

👉 三大原則:

  • 延長產品壽命:鼓勵維修、再用、升級。
  • 資源再生利用:物料可以回收再造成新產品。
  • 價值最大化:每樣嘢唔係只用一次,而係發揮最大價值先丟。

例子:

  • 舊衫唔一定要丟,可以捐比有需要人士,或者攞去升級改造(upcycle)。👚
  • 電子產品可以 trade-in 回收零件,再組裝成新機。📱

2️⃣ 二手平台嘅角色

香港越嚟越多人用二手平台,例如 Carousell(旋轉拍賣)Facebook MarketplaceRetykle(小朋友二手衫平台) 等等。呢啲平台本質上就係循環經濟嘅一部分,因為佢哋幫物品延長生命週期,減少浪費。

商業模式拆解 🔍

  1. C2C(消費者對消費者)

    • 用戶直接放二手貨,自己定價,自行同買家傾。
    • 平台透過廣告、交易費用(例如抽佣)賺錢。
  2. B2C(商家對消費者)

    • 有啲平台會邀請品牌直接賣「翻新貨」或者「過季存貨」,價錢平過正價貨,又可以清庫存。
  3. 訂閱制 / 會員制

    • 部份平台會出 premium 會員功能,例如更高曝光、免運費、保險保障。
  4. 增值服務

    • 物流配送(平台同快遞合作收費)。🚚
    • 安全支付(例如中介付款,避免呃錢)。💳
    • 驗貨服務(高價產品,例如名牌手袋要驗真)。👜

3️⃣ 二手平台同香港社會文化

香港人有幾個特點,令二手市場特別有潛力:

  • 地方細:屋企細,經常要清屋。🛋️
  • 生活節奏快:新嘢更新得快,好多人用咗幾次就唔要。
  • 年輕人環保意識高:Z 世代、千禧世代比較接受二手。
  • 港人精打細算:想慳錢買平貨,又想將唔要嘅嘢變現。💰

4️⃣ 挑戰同機遇

挑戰 ⚠️

  • 假貨問題:買二手名牌,最怕中伏。
  • 信任感不足:買賣雙方唔一定認識,容易有糾紛。
  • 物流成本:送件可能貴過件貨本身價值。
  • 文化偏見:有啲人覺得「用人哋用過嘅嘢」唔舒服。

機遇 💡

  • 綠色消費潮流:政府推動減廢、回收,社會接受度會提升。
  • 科技加持:AI 驗貨、區塊鏈追蹤產品來源,有助提升信任。
  • 跨境市場:香港二手市場可以連接大灣區,拓展更大用戶群。

5️⃣ 小編總結 📝

循環經濟唔只係環保 slogan,而係一個商業機會。二手平台正正係循環經濟嘅落地應用,幫社會減少浪費之餘,仲可以創造新價值。

香港市場雖然有挑戰(假貨、文化接受度等),但隨住年輕人消費觀念改變,加上 ESG(環境、社會、管治)潮流推動,未來二手平台一定會越嚟越 mainstream。🚀

小編覺得,如果你屋企真係有好多唔用嘅嘢,唔好淨係丟去堆填區,試下上二手平台放售,可能仲幫到有需要嘅人,自己又賺返少少錢,一舉兩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