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哮喘(Asthma)

【小编深度解析】香港哮喘治疗与管理全攻略

什么是哮喘?

哮喘(Asthma)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会令气道对某些刺激变得过度敏感(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气道收缩、肿胀、分泌增加,令空气流通受阻。
根据香港卫生署资料,全港约有5-10% 成人及8-10% 儿童曾被诊断为哮喘,患者在天气转变、接触致敏原或感染呼吸道疾病时,容易出现急性发作。


香港常见的哮喘症状

  • 喘鸣声(呼吸时听到「哮哮」声)
  • 呼吸急促或困难
  • 胸口紧束感
  • 持续咳嗽(尤其夜间或清晨)
  • 症状常呈间歇性,可自行缓解或经过吸药后好转

小编提醒:

哮喘并非「只是过敏」或「偶尔气促」那么简单,长期控制不佳会损害肺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哮喘的治疗目标

  1. 长期控制症状,减少日间和夜间发作
  2. 预防急性恶化
  3. 保持正常生活与运动能力
  4. 减少药物副作用
  5. 避免因哮喘入院或急症室就诊

1. 长期控制药物(Controller)

目的是减少气道炎症,避免频密发作,需要每日固定使用,即使没有症状。

常见种类(香港用药参考):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
    例:Budesonide(普米克令舒)、Fluticasone(氟替卡松)
    ➤ 抑制气道炎症,是哮喘治疗的基石。

  • 长效乙二受体促进剂(LABA)
    例:Formoterol、Salmeterol
    ➤ 通常与ICS 合并使用,帮助长时间维持气道扩张。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例:Montelukast(顺尔宁)
    ➤ 口服药物,适合部分患者作辅助控制。

  • 生物制剂(Biologics)
    例:Omalizumab(针剂,针对过敏型哮喘)
    ➤ 适用于严重及对常规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

小编话你知:

很多香港患者怕「类固醇会伤身」而自行停药,其实吸入型剂量低、作用局部,副作用风险远低于口服或注射类固醇。正确使用反而能保护肺功能。


2. 急救药物(Reliever)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快速扩张气道,缓解症状。

常见种类:

  • 短效乙二受体促进剂(SABA)
    例:Salbutamol(万托林Ventolin)吸入剂➤ 作用快(数分钟内),持续4-6 小时。

⚠️ 注意:

  • 若需要频繁使用(每周>2 次),可能代表控制不足,需要与医生检视长期控制药物。
  • 急救药物不能取代长期控制药物。

3. 非药物管理

  • 避免致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屑、霉菌。
  • 避免刺激物:烟草烟雾、空气污染、强烈气味。
  • 预防呼吸道感染: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高危患者可考虑肺炎球菌疫苗。
  • 定期监测肺功能:使用峰值呼气流速计(PEF Meter)追踪病情。

小编建议:

在香港,潮湿天气和空气污染都可能触发哮喘,外出时可留意环保署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AQHI),高风险日尽量减少户外剧烈运动。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香港医学建议)

  1. 立即使用急救吸入剂(如Salbutamol),每次2-4 剂,视乎医生指示。
  2. 坐直身体,保持镇定。
  3. 若15-20 分钟后症状未改善或恶化,应立刻求医或致电999。
  4. 有既往严重发作史的患者应随身携带哮喘行动计划(Asthma Action Plan)。

香港的医疗资源

  • 公立医院呼吸科/ 急症室:处理严重发作或需住院个案。
  • 普通科门诊/ 私家诊所:常规跟进、药物调整。
  • 香港哮喘会:提供患者教育、支援小组、最新治疗资讯。

哮喘患者日常生活小编贴士

  • 正确吸药技巧:使用吸入剂前可向药剂师学习正确方法。
  • 定期覆诊:即使症状稳定,也要让医生检查肺功能及调整药量。
  • 运动前预防用药:有运动诱发哮喘史的人,可按医生指示运动前吸药。
  • 保持家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尘螨床套。
  • 心理健康管理:压力可加重哮喘,适当放松减压。

💡小编总结<br>哮喘是一种可控但不可完全根治的慢性病,关键在于长期规律用药+ 避免诱因+ 定期监测。在香港,无论是公营或私营系统,都有完善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最重要的是,患者要主动与医生配合,制定个人化的控制计划,才能减少急性发作,享受正常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