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 帕金森病全攻略(香港版)

帕金森病系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化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但随病情发展,患者亦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及多份国际医学期刊资料,帕金森病在香港65岁以上长者中患病率约为每1,000人有4-5人,随人口老化而逐年增加。

小编曾经采访过几位帕金森病患者,渠哋都讲到一个共同点:一开始只系手震或动作变慢,但几年后行路、讲嘢、甚至吞咽都受到影响,所以及早诊断、配合治疗好重要。


1️⃣ 成因与病理机制

医学研究显示,帕金森病主要系因为脑部黑质(Substantia Nigra)多巴胺分泌神经细胞逐渐退化,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破坏脑内调控运动慨平衡。

虽然确切成因未明,但常见风险因素包括:

  • 年龄(多见于60岁以上)
  • 遗传因素(少数家族性病例)
  • 长期接触农药或重金属
  • 头部外伤史

2️⃣ 主要症状

帕金森病典型运动症状(4大核心):

  1. 静止性震颤(Resting Tremor)
    • 常由一侧手开始,类似「搓丸动作」
  2. 动作迟缓(Bradykinesia)
    • 动作开始慢、反应慢、面部表情减少
  3. 肌肉僵硬(Rigidity)
    • 四肢或颈部僵硬,活动幅度减少
  4. 姿势不稳(Postural Instability)
    • 易跌倒、行路拖步

常见非运动症状:

  • 睡眠障碍
  • 抑郁、焦虑
  • 嗅觉减退
  • 便秘
  • 语音变细(小声症)

3️⃣ 香港常用治疗方法

目前未有根治帕金森病慨方法,但透过药物、手术、复康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延缓功能退化。

💊 药物治疗

  • 左旋多巴(Levodopa)+ 多巴脱羧酶抑制剂(Carbidopa/Benserazide)
    • 最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慨药物
    • 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剂末现象」或异动症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opamine Agonists)
    • 例如Pramipexole、Ropinirole
    • 可延迟使用左旋多巴的时间
  •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 inhibitors)
    • 如Selegiline、Rasagiline,减慢多巴胺分解
  •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 inhibitors)
    • 与左旋多巴合用,延长药效
  • 抗胆碱药(Anticholinergics)
    • 帮助减轻震颤,但长者需慎用以免记忆影响

🔬 手术治疗

  • 深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 在脑内特定区域植入电极,透过脉冲刺激改善症状
    • 适合对药物控制不佳或副作用严重的患者
    • 香港部分大型医院(如玛丽医院)有提供

🏃♂️ 复康治疗

  • 物理治疗:改善平衡、步态、肌肉柔软度
  • 职业治疗:训练日常生活技能
  • 言语治疗:改善发声及吞咽功能
  • 心理辅导:应对情绪问题

4️⃣ 香港医疗资源与支援

  • 医院管理局神经科专科门诊(需家庭医生或急症室转介)
  • 社区复康中心(提供物理、职业、言语治疗)
  • 香港帕金森病会(病友互助小组、教育活动)
  • 私家医疗(弹性大,但费用较高)

5️⃣ 日常管理与小编贴士

  • 规律服药:按医生指示准时服用,避免自行停药
  • 均衡饮食:高纤维饮食减少便秘,蛋白质分配避免影响药效
  • 安全家居:移走杂物、防滑地垫、防跌设计
  • 适度运动:太极、行走训练、伸展运动可维持活动能力
  • 社交互动:保持与朋友、家人交流,减少抑郁风险
  • 睡眠卫生:固定作息,减少夜间干扰

6️⃣ 香港患者常见迷思

  • 「手震就一定系帕金森病?」
    手震亦可能是原发性震颤、甲状腺问题或药物副作用。
  • 「食药会愈食愈差?」
    药效减弱多因病情自然进展,而非药物「上瘾」。
  • 「做手术就唔使食药?」
    DBS可以减少药量,但大部分患者仍需配合药物。

7️⃣ 小编总结

帕金森病系一场长跑,需要患者、家人、医疗团队长期合作。香港现时治疗选择包括先进药物、DBS手术同多元化复康服务,关键系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持续复康。小编建议,怀疑自己有手震、动作变慢等症状时,不要拖延,应尽快求医,以免错过最佳控制时机。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