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心律不整(Arrhythmia)
香港人必读的心律不整治疗全攻略
心律不整(Arrhythmia)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异常,可能过快(心动过速)、过慢(心动过缓)或不规则。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与心脏电传导系统有关的病症。
在香港,心律不整并不少见,尤其在长者、冠心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以及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群中更为普遍。根据香港医管局的临床观察,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不整类型之一,而且与中风风险密切相关。
作为小编,我发现很多人对心律不整的认识仍停留在「心跳快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阶段,但其实某些心律不整可能毫无症状,却潜伏着致命风险,例如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可在数分钟内夺命。
1. 什么是心律不整?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由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SA node)发出电讯号,经心房、房室结(AV node)传到心室,形成稳定节律(成人静息心率约60–100 次/分钟)。
心律不整是指这个电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常见类型包括:
- 心房颤动(AF)
-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
- 室性心动过速(VT)
- 心室颤动(VF)
-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
2. 成因
香港人常见的心律不整成因包括:
- 心脏结构疾病:冠心病、心瓣病、心肌病。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令心房扩大,增加房颤风险。
-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会增加心跳速度。
- 电解质失衡:钾、镁、钠、钙水平异常。
- 过量饮酒/ 咖啡因:香港人爱饮咖啡、奶茶,过量可能触发心律不整。
- 药物副作用:某些气喘药、感冒药、抗抑郁药。
- 压力与睡眠不足: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
3. 症状
- 心悸(感觉心跳快、重或不规则)
- 头晕、眼花
- 呼吸急促
- 胸口不适或疼痛
- 晕厥(严重时)
💡 小编提醒:有些心律不整完全无症状,需靠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
4. 为什么要治疗?
心律不整的危险在于它可能:
- 增加中风风险(尤其是房颤)
- 导致心脏衰竭
- 引发猝死(如心室颤动)
在香港,房颤相关中风的致残率及死亡率都很高,因此及早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
5. 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包括:
- 控制心率或恢复正常心律
- 预防血栓和中风
- 改善症状和生活质素
- 预防致命性心律不整
5.1 生活方式改善
即使需要用药或手术,生活调整亦是基础:
- 限制酒精与咖啡因:减少心律不整的触发因素
- 戒烟:吸烟会损害心血管健康
- 均衡饮食:多蔬果、全谷物、鱼类,避免高盐高脂食物
- 规律运动:有助改善心血管功能(但需医生评估运动强度)
- 管理压力与充足睡眠:减少自主神经系统波动
5.2 药物治疗
香港心脏科常用的药物类别:
- 抗心律不整药物(如Amiodarone、Flecainide、Sotalol) – 控制心律或心率
- β 受体阻断剂(Beta-blockers) – 减慢心跳、稳定心律
- 钙通道阻断剂(如Diltiazem、Verapamil) – 控制心室率
-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Warfarin、NOACs 新型口服抗凝剂:Dabigatran、Rivaroxaban、Apixaban) – 预防血栓和中风(特别是房颤患者)
💡 小编贴士:香港的公立医院会根据CHA₂DS₂-VASc 评分决定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私家医生则可能提供更多新型药物选择,副作用和监测要求较低,但费用较高。
5.3 介入与手术治疗
当药物无法有效控制,或患者属于高风险心律不整时,可能需要介入或手术:
-
心导管消融术(Catheter Ablation)
- 利用射频或冷冻能量破坏异常电传导区域
- 对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效果显著
-
植入心律调节器(Pacemaker)
- 适用于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
- 香港医院普遍提供单腔或双腔起搏器
-
植入心脏去颤器(ICD)
- 预防高危室性心律不整引致的猝死
- 常见于有心肌病或曾有心室颤动的患者
-
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 对不能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房颤患者,降低中风风险
6. 香港的医疗资源
- 公立医院心脏科:提供全面诊断、药物及手术治疗,费用低廉但轮候时间长
- 私家心脏专科:检查快、设备先进,适合需要短期内完成治疗的人士
- 社区健康计划:部分非牟利机构提供心电图检查及心脏健康教育
7. 定期监测与随访
- 定期心电图(ECG)
- 24 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动态心电图(Holter Monitor)
- 血液检查(监测药物副作用及电解质)
- 心脏超声波(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小编总结
心律不整并不是单纯的「心跳快慢」问题,而是涉及心脏电传导系统的复杂疾病。香港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习惯偏向高盐高咖啡因,加上人口老化,心律不整的病例只会越来越多。及早检查、对症下药、配合生活改善,才能减低中风与猝死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