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香港人必读的心肌梗塞治疗全攻略
心肌梗塞(俗称「心脏病发」)是香港最严重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根据香港卫生署数据,心肌梗塞长期位列本港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作为长期研究心血管健康的小编,我发现很多香港人对心肌梗塞的认识只停留在「胸口痛」,但其实它的危险在于发作急、死亡率高,一旦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心肌细胞会不可逆转地坏死,后果非常严重。
1. 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指心脏某部分的血流被突然中断(通常因冠状动脉血栓堵塞),导致该区域的心肌缺血缺氧,并在数分钟至小时内发生坏死。
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完全或部分阻塞冠状动脉。
2. 高危因素
香港常见的心肌梗塞危险因素包括:
- 高胆固醇血症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吸烟
- 肥胖与缺乏运动
- 长期精神压力与睡眠不足
- 家族心脏病史
💡 小编观察:香港「三高」的控制率不佳,加上饮食偏油咸和工作压力大,令心肌梗塞的潜在患者基数庞大。
3. 症状
- 胸口剧痛或压迫感(持续数分钟以上,休息或服硝酸甘油不会完全缓解)
- 痛感可放射至左肩、颈、下颚、背部
- 呼吸急促
- 恶心、出冷汗
- 头晕、昏厥
⚠️ 注意:女性、长者、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例如只是疲倦、胃痛或轻微气促。
4. 为什么要立刻治疗?
心肌梗塞的救治原则是**「时间就是心肌」**。血流中断越久,心肌坏死范围越大,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越高。
在香港,救护车到场后会直接将怀疑心肌梗塞的患者送往有急性心导管治疗能力的医院(例如玛丽医院、伊利沙伯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等)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5. 急性期治疗(发作时)
治疗目标是尽快恢复血流(再灌注治疗)及稳定病情。
5.1 再灌注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俗称「通波仔」)
- 以导管将支架置入堵塞血管,恢复血流
- 最佳时机:症状出现后90 分钟内完成
- 香港多间公立医院设有24 小时PCI 团队
-
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 注射药物溶解血栓
- 适用于无法及时进行PCI 的情况(例如偏远地区或交通延误)
5.2 药物治疗(急性期)
- 抗血小板药:阿士匹灵(Aspirin)、氯吡格雷(Clopidogrel)
- 抗凝血药:依诺肝素(Enoxaparin)等
- 止痛及镇静:吗啡(Morphine)
- 硝酸酯类药物:缓解胸痛(需监测血压)
- 氧气治疗:血氧饱和度低时使用
6. 急性期过后的长期治疗
目的是预防再次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延长寿命。
6.1 药物治疗
香港医院常见处方包括:
- 抗血小板药(Aspirin + 第二种抗血小板药,至少12 个月)
- β 受体阻断剂(Bisoprolol、Metoprolol) – 降低心肌耗氧量
- ACE 抑制剂/ ARB – 保护心脏及肾脏
- 他汀类降胆固醇药(Atorvastatin、Rosuvastatin) – 稳定斑块
- 硝酸酯类药物– 控制心绞痛
💡 小编提醒:药物治疗必须长期持续,切勿因感觉「已经冇事」而自行停药。
6.2 生活方式改善
- 戒烟戒酒
- 健康饮食:低盐、低饱和脂肪、多蔬果
- 规律运动:参加心脏复康计划
- 控制三高:血压、血糖、胆固醇达标
6.3 心脏复康
香港部分公立医院及非牟利机构设有心脏复康计划,由医护团队提供运动训练、饮食指导、心理支援,帮助患者安全地恢复日常生活。
7. 可能的并发症
- 心律不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 心力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心室破裂(罕见但致命)
8. 香港的医疗资源
- 公立医院急症室:24 小时应对心肌梗塞,费用低但需依院舍分流
- 私家心脏专科:急诊PCI 安排快,但费用高
- 社区健康中心:提供心血管风险评估及健康教育
小编总结
心肌梗塞是与时间竞赛的疾病,越快打通血管,越多心肌能被保住。在香港,幸好有完善的急救系统和心导管中心,但关键仍在于病人及家人要认识症状,及时求医。发作后的长期管理,包括药物、生活方式改善、心脏复康,都是防止「二次心梗」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