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小编深度解析】香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治疗与管理全攻略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进行性、不可完全逆转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根据香港卫生署资料,COPD 患者的气道长期发炎、狭窄,肺泡结构逐渐破坏,导致气流受阻,呼吸困难会随时间逐渐加剧。
在香港,COPD 多见于长期吸烟者、曾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空气污染或职业粉尘环境的人士,长者患者比例亦较高。
香港常见的COPD 症状
- 持续咳嗽(常伴有痰)
- 长期气促(尤其在活动或上楼梯时)
- 喘鸣或胸口紧束感
- 反覆呼吸道感染
- 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体重下降、脚肿、嘴唇或手指发绀(缺氧征象)
小编提醒:
COPD 的早期症状容易被误以为是「老了气不够」或「吸烟久了咳」,但及早诊断、治疗,能显著减慢疾病恶化速度。
COPD 的治疗目标
- 缓解症状(减少气促、咳嗽、痰多)
- 改善生活质素与运动耐力
- 减少急性恶化次数与严重程度
- 延缓疾病进展
- 降低死亡风险
1. 戒烟—— 最重要的一步
- 戒烟是唯一能显著减缓COPD 恶化的干预措施。
- 香港有多个戒烟资源:
- 卫生署控烟酒办公室戒烟热线(1833 183)
- 医管局戒烟辅导诊所
- NGO 戒烟服务(如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
- 可配合尼古丁替代疗法(口香糖、贴片)或戒烟药物(如Varenicline),需医生处方。
小编话你知:
即使已诊断COPD,戒烟仍然有益——能减少咳嗽痰多、改善肺功能下降速度。
2. 药物治疗(香港常用)
COPD 的药物主要是吸入式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炎药物。
(1)短效支气管扩张剂(SABA / SAMA)
- 短效乙二受体促进剂(SABA) :如Salbutamol(万托林Ventolin)
-
短效抗胆碱药(SAMA) :如Ipratropium(爱全乐Atrovent)
➤ 作用快,适合急性缓解气促。
(2)长效支气管扩张剂(LABA / LAMA)
- 长效乙二受体促进剂(LABA) :如Formoterol、Salmeterol
-
长效抗胆碱药(LAMA) :如Tiotropium(思帝舒Spiriva)
➤ 每日1-2 次,帮助维持气道扩张,减少发作。
(3)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
- 例:Budesonide、Fluticasone
➤ 对有频密急性恶化的患者有效,常与LABA 合并使用。
(4)合并吸入剂(ICS/LABA、LABA/LAMA、ICS/LABA/LAMA)
- 香港市场常见多合一吸入剂,方便患者使用。
⚠️ 小编提醒:
- 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调整。
- 吸入剂使用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疗效,可请药剂师示范。
3. 康复治疗(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香港医管局及部分私营医疗中心提供肺康复计划,内容包括:
- 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
- 体能运动(增强耐力与肌力)
- 营养指导
- 病情教育与自我管理技巧
小编建议:
康复计划能显著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素,即使病情严重的患者也有好处。
4. 氧气治疗(Long-term Oxygen Therapy, LTOT)
- 适用于低氧血症患者(经血气分析确认)。
- 每日使用≥15 小时,能改善存活率。
- 在香港,医管局会根据临床评估提供家用氧气机。
5. 手术与介入治疗
- 肺减容手术(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 LVRS):适合严重肺气肿患者。
- 支气管减容治疗( Bronch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 ):利用支架或气囊减少病变肺区。
- 肺移植:极重症患者的最后选择。
6. 预防急性恶化
-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PCV13 / PPSV23)
- 及早治疗呼吸道感染
- 避免接触烟雾、化学气体、灰尘
COPD 急性恶化的警号
- 气促明显加重
- 痰量增加或颜色变黄/绿
- 发烧、胸口痛
- 嘴唇或手指发紫
处理方法:
- 立即使用急救吸入剂
- 若症状持续或恶化,应立即求医或到急症室
香港的医疗资源
- 医管局呼吸科专科门诊:长期跟进及调整治疗
- 普通科门诊/ 私家诊所:日常病情管理
- 社区护理服务:家访、氧气机支援
- NGO 支援:患者教育、戒烟辅导
COPD 患者日常生活小编贴士
- 定期覆诊:追踪肺功能(肺活量检查)
- 保持运动习惯:避免长期卧床
- 均衡饮食:高蛋白饮食有助肌肉维持
- 心理支援:长期气促易引发焦虑抑郁,可寻求支援小组
- 随身携带急救吸入剂
💡小编总结
COPD 不能完全治愈,但透过戒烟、规律用药、康复运动、预防感染,可以显著减慢病情恶化,提升生活质素。在香港,公营与私营医疗系统均有成熟的治疗方案与支援服务,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就能与疾病长期共存,甚至保持活跃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