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胃溃疡(Peptic Ulcer)
🥼 什么是胃溃疡?
胃溃疡(Peptic Ulcer)是指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出现破损,形成溃烂的情况。溃疡较浅时可能只有轻微不适,但若溃疡深入血管,可能引致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在香港,胃溃疡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并且与生活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药物使用息息相关。
🔍 香港常见胃溃疡成因
根据香港医管局、香港消化病学会及国际医学期刊资料,小编整理如下:
-
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感染
- 香港成人感染率约40%-55%,是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
-
长期使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s)
- 如阿士匹灵、布洛芬、拿普罗辛,会削弱胃黏膜保护层。
-
过量饮酒与吸烟
- 酒精直接刺激胃壁,烟草则减慢溃疡愈合。
-
长期精神压力与不良饮食习惯
- 虽然压力并非直接成因,但会加重症状。
-
其他疾病或手术影响
- 如卓-艾氏症候群(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胃手术后胃酸分泌异常。
⚠️ 胃溃疡常见症状
小编整理了常见症状,方便大家对号入座(但确诊必须靠医生检查):
- 上腹部灼热痛,常在饭后30 分钟至2 小时出现
- 饭后腹胀、消化不良
- 恶心、呕吐
- 体重下降
- 黑便或呕血(提示胃出血,属危急症状)
🏥 香港胃溃疡治疗方法
小编重点提醒:胃溃疡治疗的目标是清除病因、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并发症与复发。
1.针对病因治疗
-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疗法
- 常用三合疗法(PPI抑酸药+ 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7-14 天。
- 若抗药性高或疗程失败,会改用四合疗法(PPI + 胶体铋+ 两种抗生素)。
- 根据香港医管局指引,疗程后需做呼气测试或粪便抗原测试确认根除。
-
停用或减少NSAIDs
- 若必须使用,医生会配合PPI或黏膜保护剂。
-
治疗其他病因
- 例如控制胃酸过多的疾病(如卓-艾氏症候群)。
2.药物治疗促进溃疡愈合
-
抑酸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
- 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
-
胃黏膜保护剂
- 硫糖铝(Sucralfate)、胶体铋(Bismuth)
-
抗酸剂(短期缓解症状)
- 如含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的制剂。
3.生活与饮食调整
- 避免酒精与烟草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饱
- 减少刺激性食物:辣、酸、油炸、咖啡、浓茶
- 减压与充足睡眠
-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 香港检查与医疗途径
-
胃镜检查(Gastroscopy)
- 是诊断胃溃疡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溃疡位置、严重程度,并可同时取组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及排除胃癌。
-
幽门螺旋杆菌测试
- 呼气测试(Urea Breath Test)
- 粪便抗原测试
-
公立医院
- 普通科医生转介到内科或外科专科,安排胃镜检查及治疗。
-
私家医疗
- 胃镜可更快安排,适合有警号症状或急需确诊治疗的人士。
🚨 胃溃疡可能的并发症
- 胃出血(黑便、呕血)
- 胃穿孔(突发剧烈腹痛,需紧急手术)
- 幽门梗阻(长期溃疡引起瘢痕收缩,阻碍食物流通)
- 胃癌(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增加风险)
💡 小编贴士
- 不要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或胃药,以免延误诊断。
- 完成全套根除疗程,避免抗药性与复发。
- 定期覆诊与胃镜追踪,特别是有胃癌家族史或溃疡位置可疑的人士。
- 注意警号症状:如呕血、黑便、体重急降、吞咽困难,应立即求医。
- 养成饮食日记习惯,找出引发不适的食物。
💬小编总结:
胃溃疡虽然常见,但并非小毛病。只要针对病因+ 适当药物+ 良好生活习惯,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康复并避免复发。香港的医疗资源,无论公立还是私家,都能提供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最重要是不要拖延,因为严重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 免责声明<br>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