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胃炎(Gastritis)

🥼 什么是胃炎?

胃炎(Gastritis)是指胃黏膜出现炎症或损伤的情况,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在香港,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患者年龄层广泛,从年轻上班族到长者都有可能中招。


🔍 香港常见胃炎成因

根据香港医管局与多篇国际医学期刊的资料,小编帮大家整理最常见的原因:

  1.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
    • 香港属于幽门螺旋杆菌中等流行地区,感染率约40%-55%,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2. 长期服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s)
    • 例如阿士匹灵、布洛芬等,容易破坏胃黏膜保护层。
  3. 过度饮酒
    • 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急性炎症。
  4. 压力与不良生活习惯
    •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
  5. 自体免疫性疾病
    • 例如自身免疫性胃炎,会影响维他命B12吸收。
  6. 其他疾病或手术影响
    • 如胆汁反流、长期重病或胃部手术后。

⚠️ 胃炎常见症状

小编整理出最常见的症状,方便大家自我留意(但确诊仍需医生检查):

  • 上腹部隐痛或灼热感
  • 恶心、呕吐
  • 饭后腹胀、消化不良
  • 食欲减退
  • 黑便(可能是胃出血的信号,需立即求医)

🏥 香港胃炎治疗方法

小编重点提醒:治疗胃炎必须先找出病因,否则只靠止痛或抑酸药可能只是暂时舒缓。

1.针对病因治疗

  •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疗法
    • 常用三合疗法(PPI抑酸药+ 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为期7-14 天。
    • 根据香港医管局指引,疗程后需做呼气测试或粪便抗原测试,确保细菌已清除。
  • 停用或减少NSAIDs
    • 如必须使用,医生会配合PPI或黏膜保护剂。
  • 治疗胆汁反流
    • 可能需用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或外科手术。

2.症状控制与保护胃黏膜

  • 抑酸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
    • 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
  • 胃黏膜保护剂
    • 如硫糖铝(Sucralfate)、胶体铋(Bismuth)。

3.生活与饮食调整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增加胃负担。
  • 避免刺激性食物:辣、酸、油炸食物、浓茶、咖啡、酒精。
  • 戒烟:尼古丁会减少胃黏膜血流,延缓修复。
  • 减压与充足睡眠:压力过大会加重胃酸分泌。
  • 保持规律饮食时间:避免长时间空腹。

🏥 香港医疗途径

  • 公立医院及普通科门诊
    • 可获转介做胃镜检查(尤其有警号症状,如黑便、体重骤降、持续呕吐)。
  • 私家诊所与专科
    • 通常可更快安排胃镜及幽门螺旋杆菌测试。
  • 检测方法
    • 呼气测试(Urea Breath Test)
    • 胃镜检查及活检
    • 粪便抗原测试

💡 小编贴士

  1. 不要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或胃药,以免掩盖病情。
  2. 完成全套幽门螺旋杆菌疗程,不要中途停药。
  3. 定期覆诊,确保胃黏膜恢复正常,特别是高危人群(家族有胃癌史)。
  4. 注意警号症状:如持续呕血、黑便、极度消瘦,应立即到急症室。
  5. 饮食日记:记录哪些食物引起不适,有助调整饮食。

💬小编总结
胃炎在香港非常普遍,但多数情况透过找出病因+ 药物治疗+ 生活调整,都能有效控制甚至痊愈。最怕的是长期拖延,可能发展成胃溃疡甚至胃癌。建议出现症状时及早求医,避免自行乱用药。


📌 免责声明<br>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