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 什么是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香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退化疾病之一,属于一种慢性退化性关节病变,主要因为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变薄甚至消失,导致骨头之间直接摩擦,引起疼痛、僵硬、肿胀及活动受限。
虽然任何关节都有机会受影响,但膝关节、髋关节、手指及脊椎是最常见的位置。

在香港,由于人口老化、久坐少运动、肥胖比例增加,骨性关节炎的病例有明显上升趋势。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的资料,50岁以上人士中,约有**10-12%**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症状。


📌 成因与风险因素

小编整理了几个主要原因及高危因素:

  1. 年龄<br>年纪越大,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是主要风险因素。

  2. 性别<br>更年期后的女性因贺尔蒙水平改变,患病风险较男性高。

  3. 肥胖<br>体重增加会为膝关节、髋关节带来额外压力,加速软骨损耗。

  4. 关节过度使用或受伤<br>长期重复同一动作的职业(如搬运、地盘工人、运动员)及曾有关节损伤的人士,风险较高。

  5. 遗传因素<br>家族史可能影响软骨结构及关节稳定性。


🩺 常见症状

  • 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
  • 早上起床或长时间静止后关节僵硬(通常少于30分钟)
  • 关节肿胀、发热
  • 活动范围受限
  • 关节有「咯咯声」

🔍 香港常用诊断方法

  1. 临床检查<br>医生会检查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度及步姿。

  2. X光检查<br>可见关节空隙变窄、骨刺(骨赘)形成。

  3. MRI (磁力共振)
    可详细观察软骨及软组织情况。


💊 治疗方法(香港常见方案)

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延缓病情恶化

1. 非药物治疗(第一线)

  • 减重:减少关节负荷
  •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超声波治疗、关节活动练习
  • 运动锻炼:步行、游泳、太极、伸展运动
  • 辅助工具:护膝、手杖、矫形鞋垫

💡 小编提示:在香港,医管局辖下的物理治疗服务需求较大,轮候时间长,但不少私家物理治疗诊所可提供更灵活安排。


2. 药物治疗

  • 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 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 (如布洛芬、拿普罗辛)
  • 外用药膏或药贴(含NSAIDs成分)

💡 小编观察:香港药房常见的止痛贴及消炎药膏,对轻中度患者有助短期纾缓,但长期使用口服NSAIDs需留意胃部及肾脏副作用。


3. 注射治疗

  • 透明质酸注射(俗称「润滑针」)
  • 类固醇注射(短期减轻炎症)

💡 小编提醒:在香港私家诊所注射透明质酸价格较高(每针约$1,500-$3,000港元),而且效果因人而异。


4. 手术治疗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

  • 关节镜手术(清理关节内松脱组织)
  • 截骨术(调整膝关节受力)
  • 人工关节置换术(最常见于严重膝关节或髋关节退化)

💡 小编见闻:香港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公立医院轮候时间可能以计,私家医院则可即时安排,但费用约$10万港元起。


🛡 预防及日常管理

  • 维持健康体重
  • 适量运动(避免高冲击运动如跑步、跳绳)
  • 注意姿势及搬运技巧
  • 均衡饮食(摄取足够钙质、维他命D)

小编总结

骨性关节炎虽然无法「根治」,但透过早期诊断、生活调整、适当治疗,很多患者都可以维持良好生活质素。对香港市民来说,公私营医疗各有优劣,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病情严重程度、经济能力及轮候时间。


⚠️ 免责声明<br>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