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高血压(Hypertension)
香港人必知的高血压治疗全攻略
高血压(Hypertension)在香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偏咸偏油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出现。根据香港卫生署数据,大约每三位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位患有高血压,而不少人甚至在早期完全没有察觉,直到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求诊时才发现。
作为小编,笔者经常留意医疗新闻和本地健康资讯,发现香港人对高血压的治疗虽然有一定认识,但仍有不少误解,例如「只要少食盐就一定会痊愈」、「年纪大有高血压是正常的」、「药物会伤肾所以不要长期食」等。事实上,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清晰的方向,并且有科学证据支持。
1. 什么是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香港卫生署一般以以下标准作为诊断:
- 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 140 mmHg
- 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 90 mmHg
连续多次量度(而非单一次)血压偏高,才会被考虑为高血压。
2. 为何要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并不是单纯的「血压高一点点」问题,长期不受控制会增加中风、心脏病、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等风险。香港医管局资料指出,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中风是香港主要死亡及致残的原因。
3. 治疗高血压的两大方向
治疗主要分为生活方式改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3.1 生活方式改善(第一步)
很多医生会先建议患者透过生活改善来控制血压,尤其是轻度高血压或前期高血压人士。
-
减少钠盐摄取
- 香港饮食文化中汤面、点心、烧味等都偏咸,容易令钠摄取过多。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摄取钠不多于2,000 毫克(约5 克盐)。
- 可用香草、柠檬汁等替代部分盐味。
-
均衡饮食
- 采用DASH diet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模式:多蔬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瘦肉、鱼类。
- 减少红肉、加工食品及含糖饮品。
-
控制体重
- 体重过重会增加心脏负担,每减1 公斤体重,血压可下降约1 mmHg。
-
规律运动
- 每星期至少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游泳、踩单车。
- 在香港,即使住在市区,也可利用公园、行山径等资源。
-
限制酒精与戒烟
- 酒精过量会升高血压,吸烟则会令血管收缩并加速动脉硬化。
-
减压与充足睡眠
- 香港人工作压力大,长期失眠或精神紧张会令血压更难控制。
- 可尝试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放松技巧。
3.2 药物治疗(第二步)
若生活改善后血压仍未达标,或患者属高风险(有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史等),医生会建议开始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类别(香港医院及诊所常用):
- 利尿剂(Diuretics) – 帮助身体排走多余水分及钠,减低血压。
- ACE 抑制剂(ACE inhibitors) – 放松血管,减少血压。
- ARB(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断剂) – 功能类似ACE 抑制剂,但副作用较少。
- 钙通道阻断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 放松血管平滑肌。
- β 受体阻断剂(Beta blockers) – 减慢心跳,降低血压与心脏负担。
💡小编贴士:香港医生一般会选择副作用较少、效果稳定的药物,并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历、肾功能等条件调整剂量。有些人需要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药物才能达标,这是正常的,不应自行停药。
4. 定期监测与跟进
治疗高血压并非一次性,而是长期管理:
- 在家自我量血压(建议早晚各一次),并记录数据。
- 定期覆诊,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 配合验血、验尿检查肾功能及血脂水平。
5. 香港的医疗资源
- 公立医院及普通科门诊:费用低廉,但等候时间较长。
- 私家诊所及专科:诊金较高,但可更快见医生及进行检查。
- 健康中心/社区健康计划:部分非牟利机构提供血压检测及健康教育服务。
小编总结
高血压在香港虽然常见,但并不是无法控制的疾病。配合健康生活习惯及正确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减低严重并发症风险。最重要的是,不要等到有明显症状才检查,因为高血压往往是「无声杀手」,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