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便秘(Constipation)

🥼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后仍有排不清的感觉
根据香港医管局及国际罗马IV标准(Rome IV Criteria),若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持续至少3个月,就属于慢性便秘:

  • 每周排便少于3次
  • 排便时需用力
  • 排便后感觉未完全排清
  • 大便质地硬(Bristol Stool Chart 1-2型)
  • 需用手辅助排便

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最常见,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及继发性便秘(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


🔍 香港便秘常见原因

小编根据香港医管局与多篇医学文章整理:

  1. 饮食纤维不足
    • 香港人饮食西化,高油高糖低纤维。
  2. 饮水不足
    • 特别是长时间坐冷气房的上班族。
  3. 缺乏运动
    • 肠道蠕动减慢。
  4. 忽视便意
    • 长期憋便会令直肠感觉迟钝。
  5. 药物副作用
    • 止痛药(鸦片类)、铁剂、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等。
  6. 疾病因素
    • 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肠道狭窄、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
  7. 心理因素
    • 压力、焦虑、抑郁可影响肠道蠕动。

⚠️ 便秘常见症状

  • 排便次数减少(少于每周3次)
  • 排便困难、需用力
  • 大便硬或颗粒状
  • 排便后仍有便意
  • 腹胀、腹痛、食欲下降

🏥 香港便秘治疗方法

小编提醒:便秘治疗应先找出原因,排除严重疾病,然后从生活改善开始,必要时配合药物。


1.生活与饮食调整(第一线治疗)

  • 高纤饮食
    • 每日建议纤维摄取量:成人约25-30克
    • 香港常见高纤食物:燕麦、蕃薯、奇亚籽、木耳、梨、苹果、菠菜、红腰豆。
    • 可溶性纤维(燕麦、苹果)有助软化大便,不溶性纤维(麦麸、蔬菜)促进蠕动。
  • 足够饮水
    • 成人每日建议1500-2000毫升(视乎体重与活动量)。
  • 规律运动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
  •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 早上进食后(胃结肠反射最强)是最佳时机。
  • 避免长时间憋便

2.药物治疗(需医生评估)

香港常用便秘药物分为几类:

(1)膨胀剂(Bulk-forming agents)

  • 洋车前子(Psyllium husk)、甲基纤维素
  • 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蠕动
  • 适合长期使用,但需配合足够饮水

(2)渗透性泻剂(Osmotic laxatives)

  • 乳果糖(Lactulose)、聚乙二醇(Macrogol)
  • 吸水软化粪便
  • 适合便秘型肠躁症或长者

(3)润滑剂(Lubricants)

  • 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
  • 减少粪便与肠壁摩擦,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脂溶性维他命吸收

(4)刺激性泻剂(Stimulant laxatives)

  • 毕沙可啶(Bisacodyl)、番泻叶(Senna)
  • 刺激肠道蠕动
  • 不建议长期依赖,否则可能导致肠道惰性

(5)肛塞或灌肠剂

  • 适用于粪便嵌塞或短期紧急处理

3.治疗继发性便秘

  • 停用或更换引起便秘的药物(需医生评估)
  • 治疗原发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肠道病变等)

4.心理与辅助治疗

  • 压力管理(冥想、深呼吸、心理辅导)
  • 针灸或中药(部分患者反映有效,但需注意来源安全)

🏥 香港检查与诊断流程

医生会先了解病史与生活习惯,然后视乎情况安排:

  • 血液检查(检查甲状腺、血糖、电解质等)
  • 大便隐血测试(排除肠道出血)
  • 大肠镜检查(有警号症状或高危人士)
  • 肠道传输时间测试
  • 肛门直肠功能测试(评估排便肌肉协调)

🚨 警号症状(需立即求医)

  • 大便带血或黑便
  • 体重急降
  • 持续腹痛或呕吐
  • 家族有大肠癌史

💡 小编贴士

  1. 先改生活习惯,不要一开始就依赖泻药。
  2. 纤维+水+运动是黄金三角配方。
  3. 记录饮食与排便日志,方便找出便秘成因。
  4. 长期便秘一定要检查,特别是中年或以上人士,因为可能是肠癌早期信号。
  5. 避免过量咖啡或奶茶,虽然短期可能促进排便,但长期可能加重脱水。

💬小编总结
便秘在香港非常普遍,但大部分属于功能性便秘,只要透过高纤饮食、足够饮水、规律运动与良好排便习惯,就能显著改善。若生活调整后仍持续,应找医生评估是否有潜在疾病,切勿长期自行使用泻药。


📌 免责声明<br>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