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香港人必读的冠心病治疗全攻略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心脏病)是香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也是导致死亡和住院的重要原因。根据香港卫生署数据,冠心病长期位列本港十大死因之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
作为小编,我在整理资料时发现,很多香港人误以为冠心病只是「心脏痛一下」那么简单,事实上,它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甚至在急性发作时会致命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冠心病并不是一旦确诊就只能等死,现代医学已经有多种有效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素。
1.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血液和氧气的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变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常见类型包括:
-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塞)
2. 为什么会患上冠心病?
香港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
- 高胆固醇血症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吸烟
- 肥胖与缺乏运动
- 长期压力与睡眠不足
- 家族病史
💡 小编观察:香港都市人饮食偏油咸、工作压力大、运动量不足,这些都是冠心病的「温床」。
3. 冠心病的症状
- 胸口压迫感、烧灼感或紧缩感(可能放射至左肩、颈、下颚、背部)
- 呼吸急促
- 出冷汗
- 恶心、头晕
- 在女性、长者、糖尿病患者中,症状可能不典型,例如只是疲倦、胃痛
4. 为何要治疗?
冠心病一旦恶化,可能引发:
- 心肌梗塞(心脏部分肌肉坏死)
- 心力衰竭
- 心律不整
- 猝死
因此,及早治疗不单是减轻症状,更是防止致命并发症的必要手段。
5.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治疗目标包括:
- 减轻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
- 改善心脏供血
- 预防心肌梗塞
- 降低死亡率
治疗大致分为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三大方向。
5.1 生活方式改善(基础治疗)
即使已确诊冠心病,改善生活习惯仍然是控制病情的基础。
-
健康饮食
- 采用地中海饮食或心脏健康餐单(多蔬果、全谷物、鱼类、橄榄油)
- 减少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
- 控制钠摄取(减盐)
- 限制糖分摄取(尤其是含糖饮品)
-
规律运动
- 医生评估后,可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快走、游泳、单车)
- 运动有助改善血脂、血压及血糖
-
戒烟与限制酒精
- 戒烟能显著降低心脏病风险
- 酒精过量会加重心脏负担
-
控制体重
- 维持BMI 在18.5–23 之间
- 减少腹部肥胖
-
减压与充足睡眠
- 香港人长期高压和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 尝试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放松方式
5.2 药物治疗
药物是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是改善血流、减少心脏负担、预防血栓。
常见药物类别(香港医院及诊所常用):
- 抗血小板药(如阿士匹灵Aspirin、氯吡格雷Clopidogrel) – 预防血栓形成
- 降胆固醇药(他汀类Statins) – 稳定斑块、降低胆固醇
- β 受体阻断剂(Beta-blockers ) – 减慢心跳、降低心肌耗氧量
- 钙通道阻断剂(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 – 扩张血管、减少心绞痛
- 硝酸酯类药物(Nitroglycerin ) – 快速缓解心绞痛症状
- ACE 抑制剂/ ARB – 降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 小编提醒:香港的医生会依据患者病情、心脏检查结果及药物耐受性调整组合。有些药物需长期服用,即使症状改善也不应自行停药。
5.3 介入与手术治疗
当药物控制不足,或冠状动脉狭窄严重时,医生可能建议进行下列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通波仔)
- 利用导管将支架(Stent)置入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
- 香港的公立及私家医院均有此手术,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 / Bypass)
- 利用患者自身血管(如大隐静脉)绕过堵塞部位,改善供血
- 适用于多条血管严重阻塞或左主干病变患者
6. 定期检测与跟进
- 心电图(ECG)
- 运动心电图(Treadmill test)
- 心脏超声波(Echo)
- 血脂、血糖、血压监测
定期覆诊有助医生评估病情变化及调整治疗方案。
7. 香港的医疗资源
- 公立医院心脏科:费用相对低,但非紧急情况轮候时间较长
- 私家心脏专科:检查和手术安排较快,费用较高
- 社区健康中心:部分有心脏健康教育及复康运动课程
小编总结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但并非无法逆转的命运。透过改变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甚至在必要时接受手术,很多患者都能长期保持良好生活质素。对香港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要等到胸口痛才去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戒烟运动,才是真正的「预防胜于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