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

带状疱疹(生蛇)治疗全攻略——香港实用指南

作为一位经常整理健康资讯的小编,我发现很多香港朋友对带状疱疹(俗称「生蛇」)有不少迷思,包括是否需要立即求医、吃什么药、会否传染、以及中西医治疗差异等。今次小编用尽网上可靠医学资料,帮大家一次过拆解治疗方法,尤其针对香港地区的医疗资源与常见做法


1.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在你小时候出过水痘后,会潜伏在神经节内多年,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压力大、生病、年纪增长),便会重新活化,沿着神经分布出现一条带状的红疹与水泡,同时伴随剧烈神经痛。

在香港,带状疱疹在50岁以上人士中相当常见,但近年因压力与生活习惯,年轻患者亦有上升趋势。


2. 为什么要及早治疗?

小编在查阅香港医院管理局(HA)及私家医生诊所的资料后,发现治疗时机非常关键

  • 黄金治疗期:症状出现后72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最有效
  • 目的:减轻皮疹严重程度、缩短病程、降低引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风险

若延误治疗,部分病人即使皮疹痊愈,神经痛仍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素。


3. 常见治疗方法(香港医疗角度)

以下内容主要根据香港常用方案整理,仅作参考:

(1) 抗病毒药物

  • 常见药物:Acyclovir(阿昔洛韦)、Valacyclovir(伐昔洛韦)、Famciclovir(泛昔洛韦)
  • 服用方式:口服或静脉注射(严重病例)
  • 疗程:一般7 天
  • 小编贴士:香港私家诊所一般会直接开口服抗病毒药,收费视乎药物品牌,每次疗程约数百至千多港元不等;公立医院则按病情判断是否处方。

(2) 止痛与消炎

  • 轻度痛楚:可用对乙醯氨基酚(Paracetamol)或布洛芬(Ibuprofen)
  • 中重度痛楚:医生可能会加用神经痛药物,如Gabapentin或Pregabalin
  • 小编观察:有些香港患者怕止痛药「伤肝肾」而拒绝服用,但痛楚控制不好会影响睡眠与康复速度。

(3) 外用药膏与护理

  • 抗病毒膏(较少使用,因口服效果佳)
  • 保湿及护肤:保持患处清洁干爽,避免抓破水泡
  • 冷敷:暂时舒缓痕痒与刺痛感

(4) 预防并发症

  • 老年人或免疫力低者:病情较重,或需短期使用类固醇减低神经炎症(需医生评估)
  • 眼部带状疱疹:如病变在眼周,必须立即转介眼科,避免视力受损

4. 中医与自然疗法在香港的应用

香港不少患者会同时考虑中医治疗,例如:

  • 中药内服:如清热解毒、疏风止痛方剂(需注册中医师诊断)
  • 针灸:部分研究显示针灸可减轻神经痛,但效果因人而异小编提醒:中西医结合要注意用药相互作用,最好让两边医师知悉你的用药情况。

5. 预防措施

  • 疫苗:香港现时有减毒活疫苗(Zostavax)及重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
    • Shingrix保护力较高,适合50岁以上人士或免疫力较低者
    • 私家诊所及部分医疗中心可接种,每剂价格约港币1,500–2,000元(Shingrix需两剂)
  • 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减压

6. 小编总结

带状疱疹并非「自己会好」就可以掉以轻心,尤其在香港这个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地方,免疫力下降的机会很高。小编的心得是:

  • 一旦怀疑自己出现单侧皮疹与刺痛,立即求医,不要等
  • 抗病毒药要在黄金72小时内开始
  • 控制痛楚与护理皮肤同样重要
  • 若年龄或免疫状况属高风险,考虑疫苗预防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