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第一型糖尿病】香港治疗全攻略|成因、日常管理、最新医疗发展
大家好,小编最近收到不少读者查询有关第一型糖尿病的资讯。很多人对糖尿病的印象,都是「血糖高、不能吃甜食」,但其实糖尿病分为不同类型,其中第一型糖尿病在香港虽然属少数,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今次小编参考了香港医院管理局、私家医疗机构及国际医学期刊资料,为大家整理一份超详细的治疗懒人包。
什么是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并破坏胰脏的胰岛β细胞,导致身体几乎完全不能制造胰岛素。由于胰岛素是让血糖进入细胞供能的必需激素,缺乏胰岛素会令血糖长期偏高,引起多种急性及慢性并发症。
关键特点:
- 多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但任何年龄都可能出现
- 与生活习惯关系不大,更多与基因及免疫反应有关
- 发病急,症状明显
常见症状
根据香港糖尿病协会资料,第一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
-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 容易疲倦
- 视力模糊
- 伤口愈合慢
- 在严重情况下可出现酮酸中毒(Ketoacidosis):包括呕吐、深呼吸、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 一旦怀疑有这些症状,应立即验血糖及求医,因为酮酸中毒可危及生命。
香港第一型糖尿病治疗核心原则
由于患者自身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治疗的核心是终身胰岛素补充,配合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及生活管理。
1. 胰岛素治疗(Insulin Therapy)
香港公私营医疗机构均以注射胰岛素作为第一型糖尿病的标准治疗。
常见胰岛素种类:
- 速效型(Rapid-acting) :餐前注射,快速降低餐后血糖(例:Insulin Lispro, Aspart)
- 短效型(Short-acting)
- 中效型(Intermediate-acting)
- 长效型(Long-acting) :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例:Insulin Glargine, Detemir)
治疗模式:
- 多次每日注射(MDI) :每天多针,包括长效+速效
- 胰岛素泵(Insulin Pump) :持续输注速效胰岛素,模拟胰脏分泌
香港情况:
- 公立医院:以MDI为主,泵治疗多数在儿科或特定专科使用
- 私家医疗:可选择泵治疗及最新胰岛素配方,但费用较高
2. 血糖监测(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 传统指尖血糖仪:每天多次测量
-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 :例如Freestyle Libre、Dexcom,可即时查看血糖趋势
- 香港部分私家诊所及药房可购买CGM,但费用需自费
3. 饮食管理
- 碳水化合物计算法(Carb Counting) :计算每日摄入碳水量,与胰岛素剂量配合
- 少量多餐:避免大幅血糖波动
- 减少精制糖、含糖饮料,选择高纤维食物
香港营养师一般会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人化餐单,尤其是年轻患者及家长。
4. 运动与生活方式
- 规律运动有助改善血糖控制,但需注意运动前后血糖变化
- 运动前若血糖过低,应先补充碳水化合物
- 需携带含糖零食或葡萄糖片,以防低血糖
5. 急性及慢性并发症预防
- 低血糖:症状包括冒冷汗、手震、心悸、头晕,如不及时处理可昏迷
- 酮酸中毒:因缺乏胰岛素导致,需即时送院
- 长期并发症(需定期检查):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
香港最新医疗发展
- 混合闭环系统(Hybrid Closed-Loop System) :结合胰岛素泵及CGM,系统自动调整胰岛素输出,部分私家医院已引入
- 智慧手机应用:协助记录血糖、饮食及运动数据,方便医生分析
- 免针胰岛素研究:虽然目前主要针对第二型糖尿病,但科研正努力开发更方便的给药方式
小编温馨总结
第一型糖尿病虽然需要终身治疗,但现代医学已经提供多种方案,让患者可以过着接近正常的生活。关键在于自我管理能力——懂得监测血糖、计算碳水化合物、按时注射胰岛素,以及在低血糖或高血糖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香港的公立医院提供全面的专科跟进,而私家医疗则可提供更灵活的设备选择。对于新确诊患者,小编建议积极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学习日常管理技巧,减低并发症风险。
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