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第二型糖尿病】香港治疗方法大全|药物、饮食、运动、最新科技全面分析

大家好,小编今天想跟大家深入探讨香港人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第二型糖尿病。根据香港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的统计,香港约有一成人口患糖尿病,而当中约九成属第二型。这种病症不像第一型糖尿病那样完全缺乏胰岛素,而是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抗拒(胰岛素阻抗) ,加上胰岛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血糖长期偏高。

很多人以为「吃药就可以搞定」,但其实治疗第二型糖尿病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涉及饮食、运动、药物甚至最新科技。小编参考了香港公营及私营医疗机构资料,以及国际医学指引,为大家整合出这篇超详细的攻略。


什么是第二型糖尿病?

  • 病理机制: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胰岛素阻抗),同时胰脏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逐渐下降
  • 好发人群:中年或以上、超重或肥胖人士、有家族病史、长期缺乏运动、患有高血压或高胆固醇者
  • 进展特点:初期可能无症状,但血糖已经持续偏高,长期会损害血管及器官

常见症状(香港糖尿病协会资料)

  • 多饮、多尿、多食
  • 容易疲倦
  • 体重不明原因下降
  • 视力模糊
  • 伤口愈合慢、反覆皮肤感染
  • 有时没有明显症状,需靠验血发现

香港治疗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则

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糖尿病临床指引,治疗目标包括:

  1. 控制血糖(HbA1c一般建议< 7%,视患者情况调整)
  2.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
  3. 改善生活质素治疗策略通常由生活方式改变开始,必要时加入口服药物,再到胰岛素或其他注射剂

1. 生活方式改变(第一步治疗)

饮食管理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例如全麦面包、燕麦、糙米
  • 避免高糖饮料:汽水、果汁、奶茶等
  • 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豆类、水果(低糖类型)
  • 适量蛋白质:鱼、瘦肉、豆腐
  • 限制饱和脂肪:少吃油炸及肥肉类食物

香港的公立医院会为新确诊患者安排营养师咨询,私家医疗则可更弹性安排多次跟进。

运动建议

  • 每周至少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单车)
  • 每周至少2 次阻力训练(哑铃、伸展带)
  • 避免长时间静坐,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

体重管理

  • 减重5-10% 可显著改善血糖
  • 香港部分私家诊所会提供减重药物或代餐方案配合

2. 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

如果生活方式改变3 个月后血糖仍未达标,医生会处方药物。

香港常用口服药物:

  • 二甲双胍(Metformin) :第一线用药,可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度
  • 磺脲类(Sulfonylureas) :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例:Gliclazide),但有低血糖风险
  • DPP-4 抑制剂(例:Sitagliptin):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餐后血糖上升
  • SGLT2 抑制剂(例:Empagliflozin):促进肾脏排糖,并有心肾保护作用
  • TZD类(例:Pioglitazone):改善胰岛素敏感度,但需注意体重增加及水肿

💡 公立医院会根据病情及成本考虑先用二甲双胍;私家医疗可较快使用新型药物。


3. 注射治疗

当口服药不足以控制血糖,或患者血糖非常高时,会加入注射剂:

  • 胰岛素(Insulin) :分为速效、中效、长效,根据患者血糖模式调整
  • GLP-1 受体激动剂(例:Liraglutide):可降低血糖并帮助减重,适合肥胖或有心血管病风险的患者

4. 监测与跟进

  • 自我血糖监测(SMBG) :用血糖机每天测量
  • 持续血糖监测(CGM) :香港私家医疗较常用,费用自付
  • 定期验血:每3-6 个月检查HbA1c,每年检查肾功能、血脂、眼底

最新医疗发展(香港应用)

  • 智慧血糖管理应用程式:连接血糖机或CGM,让医生远程监控
  • 复方药物:将两种药物结合,简化服药
  • 个人化治疗:根据遗传、生活习惯及并发症风险选药

小编温馨总结

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疗不是「吃药降糖」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长期全方位管理。在香港,公立医院的好处是有完整的专科团队跟进,费用低廉;私家医疗则可更快接触新型药物及科技设备。小编提醒大家,早期发现、早期控制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肾衰竭、失明、截肢)往往是在多年血糖不稳后才出现,到时治疗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增。


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