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胆结石(Gallstones)

【胆结石】香港治疗方法大拆解|成因、症状、手术选择、复发风险

大家好,小编在翻查了多个香港及国际医学网站资料后,发现胆结石在香港并不罕见,尤其是中年女性、肥胖人士、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患病风险特别高。很多朋友一听到「胆结石」就以为一定要开刀,其实治疗方法有分多种,并非人人都要立即手术。今次小编就整理出一篇超详细的懒人包,给大家参考。


什么是胆结石?

胆结石是指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或钙盐结晶,在胆囊胆管内形成固体颗粒。它们大小不一,可以像沙粒般细小,也可以如乒乓球般大。大部分情况下,胆结石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卡住胆管,就会引起剧痛(俗称「胆绞痛」),并可能伴随发烧、黄疸等情况。


香港常见胆结石成因

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及私家医生的资料,常见原因包括:

  • 胆固醇过高: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导致沉淀形成结石。
  • 胆汁排空不畅:例如长期少进食或快速减肥,胆囊收缩减少,胆汁滞留。
  • 血液疾病:如溶血性贫血,会增加胆色素结石的风险。
  • 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可增加胆固醇分泌,因此女性特别是怀孕或服用避孕药者风险较高。

胆结石症状

有些患者多年不知自己有胆结石(称为「无症状胆结石」),但一旦出现症状,常见包括:

  • 右上腹或胃部剧痛,痛感可延伸至背部或右肩
  • 饭后特别是油腻食物后发作
  • 恶心、呕吐
  • 发烧、寒颤(可能是胆囊炎或胆管炎)
  • 皮肤及眼白发黄(黄疸)

⚠️ 若伴随发烧及黄疸,属危险信号,需即时送院。


香港治疗胆结石的方法

1. 观察及生活管理(适用于无症状患者)

  • 原则:如果胆结石没有引起症状,医生可能建议定期观察,不立即手术。
  • 饮食调整: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
  • 风险:虽然无症状者多数可长期相安无事,但有小部分会突然发作。

2. 药物溶石疗法

  • 原理:口服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帮助溶解胆固醇结石。
  • 限制:只适用于小型纯胆固醇结石,且需长期服用(半年至两年),停药后有复发风险。
  • 香港情况:私家诊所及部分公营医院有提供,但并非常规疗法。

3. 内窥镜治疗(ERCP)

  • 适用情况:结石卡在胆总管,引起黄疸或胆管炎。
  • 过程:经口插入内窥镜至十二指肠,切开胆管口取出结石。
  • 优点:微创、无需切除胆囊。
  • 缺点:不能预防胆囊内结石再生,日后仍可能复发。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 香港最常见治疗方法:公私营医疗机构均以此为标准治疗有症状胆结石。
  • 过程:全身麻醉下,经腹部数个小切口以内窥镜切除胆囊。
  • 优点: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通常1-3天)。
  • 缺点:切除胆囊后,部分人可能有轻微消化不良或腹泻。

5. 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

  • 适用情况:严重胆囊炎、腹腔粘连或腹腔镜无法进行。
  • 缺点:伤口较大、恢复期较长。

手术后注意事项(香港医生常建议)

  • 饮食:初期避免高脂肪及辛辣食物,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 生活:避免短期内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
  • 复发风险:切除胆囊后,一般不会再有胆囊结石,但胆管仍有可能长结石,需定期覆诊。

小编温馨提示

虽然胆结石在香港属于常见病,但不同人的病情、体质和生活习惯都不同。治疗方法并不是一刀切,应由医生根据临床检查、超声波或CT结果,为你制定最合适的方案。很多时候,如果没有症状,医生未必建议马上做手术;但一旦有剧痛、发烧或黄疸,就必须尽快求医,避免出现胆囊穿孔、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