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香港治疗全攻略|药物、营养、运动、防跌一文看清
大家好,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一个常被忽略,但其实对香港长者健康威胁极大的疾病——骨质疏松症。根据香港骨质疏松学会的资料,50岁以上女性中,约每三人就有一人患病;男性则约每五人有一人。骨质疏松最大的危险,不只是骨骼变脆,而是骨折后的并发症,包括失能、长期卧床,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是「老了自然的现象」,但其实透过及早检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大大减低骨折风险。小编参考了香港医院管理局(HA)、香港骨质疏松学会,以及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的资料,整理出一篇超详细的治疗方案大全。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指骨密度下降、骨组织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弱、容易骨折的疾病。常见骨折位置包括:
- 髋部(Hip fracture)
- 脊椎压缩性骨折
- 手腕骨折
骨质疏松分为:
- 原发性(与年龄、荷尔蒙变化相关,如女性停经后)
- 继发性(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如长期服用类固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香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 停经后女性
- 65岁以上长者
- 有骨折家族史
- 长期缺乏运动、日晒
- 体重过低(BMI<19)
- 长期吸烟或酗酒
- 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
治疗骨质疏松的原则
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及国际医学指引,治疗目标包括:
- 减少骨质流失
- 增加骨密度
- 预防骨折
- 改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素
治疗一般分为药物治疗、营养补充、运动计划及防跌措施四大方向。
1. 药物治疗(香港常用)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检查(DXA)、骨折风险评估(FRAX)来决定。
抑制骨吸收药物
-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
例:Alendronate(口服)、Zoledronic acid(静脉注射)
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流失
香港情况:公私营医疗均广泛使用,部分患者需用静脉注射以减少胃部副作用 -
Denosumab (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半年一次)
优点:方便、适合肾功能不佳者
注意:停药后骨质流失速度快,需接续其他治疗
促进骨形成药物
-
类骨化三醇/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Teriparatide)
作用:刺激成骨细胞生成新骨
适用:骨折风险极高或其他药物无效者
香港情况:私家医疗较常使用,费用较高
其他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如Raloxifene,适合停经后女性
- 荷尔蒙治疗(HRT) :适合年轻停经女性,兼顾骨骼及更年期症状
2. 营养补充
-
钙质:成人每日建议摄取1000–1200 毫克(饮食+补充剂)
香港常见食物来源:低脂奶、芝士、豆腐、深绿色蔬菜 - 维生素D :有助钙质吸收来源:日晒(早上或下午短时间)、鱼类、蛋黄、补充剂医管局建议高危人士检测血中维生素D水平
- 蛋白质:维持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风险
3. 运动计划
- 负重运动( Weight-bearing ):步行、慢跑、跳绳
- 阻力训练:弹力带、哑铃
- 平衡训练:太极、瑜伽,减少跌倒
- 香港部分物理治疗部门会提供「防跌运动班」,长者可透过社区中心报名
4. 防跌措施
- 家居安全:移除松动地毯、加装扶手、防滑垫
- 视力检查:确保眼镜度数正确
- 穿防滑鞋
- 避免使用容易使人头晕的药物(如部分安眠药),或由医生调整剂量
香港治疗流程概览
- 检测骨密度(DXA):公立医院需医生转介,私家诊所可自费
- 评估骨折风险(FRAX工具)
- 制定个人化方案:药物+ 营养+ 运动
- 定期跟进:每1–2 年复检骨密度
小编温馨总结
骨质疏松不是单靠「多喝牛奶」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在香港,公立医院会优先为高骨折风险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并配合物理治疗及营养指导;私家医疗则能更灵活地选择新型药物和注射方案。小编提醒大家,预防跌倒比单纯增加骨密度更重要,因为一旦骨折,尤其是髋骨骨折,对长者的生活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
本文只供参考及并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来源参考自各大医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