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地產】

【一文了解】《買樓睇盤必看:樓層、座向、景觀大解碼》
🏠 買樓睇盤必看:樓層、座向、景觀大解碼 香港人買樓,往往唔只睇價錢,仲要睇樓層、座向、景觀,因為呢啲因素會直接影響 居住舒適度、升值潛力、轉售能力。有時候,同一個屋苑、同一個實用面積,但因為樓層同景觀唔同,價差可以去到幾百萬。小編今日就幫大家全面拆解——買樓睇盤時,點樣從樓層、座向到景觀逐一分析,唔會中伏。 🔑 為何要留意樓層、座向、景觀? 居住體驗:光猛、通風、景觀開揚,住得舒服,心情自然好。 健康因素:濕氣、噪音、污染,全部同樓層同座向有關。 投資價值:市場普遍有偏好,高層開揚景觀單位更容易轉手。 風水考慮:香港人買樓唔少人會考慮風水,座向同景致都會影響心理。 🏢 樓層分析 高層單位(20樓以上)🚀 優點: 景觀開揚,遠離街道噪音。 蚊蟲較少,空氣相對清新。 升值潛力較高,市場普遍偏好。 缺點: 價格較貴。 遇上停電或升降機故障,出入不便。 風力較強,部分人覺得唔舒服。 中層單位(10–19樓)🏙️ 優點: 價格比高層便宜,但仍然有合理景觀。 出入方便,升降機等候時間較短。 價格與舒適度平衡,最受家庭買家歡迎。 缺點: 部分單位可能仍受馬路噪音影響。 低層單位(1–9樓)🏞️ 優點:...
【一文了解】《買樓睇盤必看:樓層、座向、景觀大解碼》
🏠 買樓睇盤必看:樓層、座向、景觀大解碼 香港人買樓,往往唔只睇價錢,仲要睇樓層、座向、景觀,因為呢啲因素會直接影響 居住舒適度、升值潛力、轉售能力。有時候,同一個屋苑、同一個實用面積,但因為樓層同景觀唔同,價差可以去到幾百萬。小編今日就幫大家全面拆解——買樓睇盤時,點樣從樓層、座向到景觀逐一分析,唔會中伏。 🔑 為何要留意樓層、座向、景觀? 居住體驗:光猛、通風、景觀開揚,住得舒服,心情自然好。 健康因素:濕氣、噪音、污染,全部同樓層同座向有關。 投資價值:市場普遍有偏好,高層開揚景觀單位更容易轉手。 風水考慮:香港人買樓唔少人會考慮風水,座向同景致都會影響心理。 🏢 樓層分析 高層單位(20樓以上)🚀 優點: 景觀開揚,遠離街道噪音。 蚊蟲較少,空氣相對清新。 升值潛力較高,市場普遍偏好。 缺點: 價格較貴。 遇上停電或升降機故障,出入不便。 風力較強,部分人覺得唔舒服。 中層單位(10–19樓)🏙️ 優點: 價格比高層便宜,但仍然有合理景觀。 出入方便,升降機等候時間較短。 價格與舒適度平衡,最受家庭買家歡迎。 缺點: 部分單位可能仍受馬路噪音影響。 低層單位(1–9樓)🏞️ 優點:...

【一文了解】《樓市十大迷思:買樓真的「有樓先至有未來」嗎?》
🏠 樓市十大迷思:買樓真的「有樓先至有未來」嗎? 喺香港,樓市幾乎等同於全民話題。由返工搭車、食飯聚會,到親戚飯局,總有人會問:「你買咗樓未?」、「幾時上車?」。對好多香港人嚟講,買樓就等於人生目標,但係樓市真係冇得輸?小編今日就同大家拆解 「樓市十大迷思」,逐一分析背後嘅真相,等大家唔會盲目跟風,反而可以理性睇待。 🔟 樓市迷思一:樓價永遠只升不跌 📈 迷思解讀:香港樓價長期上升,但唔代表唔會跌。 事實:1997金融風暴至2003年,樓價跌咗超過六成;2019–2023年,美國加息同疫情影響,樓價亦有明顯回落。 啟示:長線可能升,但短期波動大,唔可以盲目相信「只會升」。 9️⃣ 迷思二:有樓先至有未來 🏡 迷思解讀:社會氛圍覺得冇樓好似冇保障。 事實:樓市係一種資產,但未必適合每個人。有人揀租樓,反而保持靈活資金去投資股票、基金,回報未必輸。 啟示:人生選擇唔止一條路,唔應該被「上車」綁死。 8️⃣ 迷思三:供得起就等於買得起 💸 迷思解讀:好多人成日計供款金額,覺得月供得起就冇問題。 事實:買樓除咗供款,仲有首期、印花稅、律師費、管理費、維修費。長遠仲要考慮加息風險。 啟示:買樓唔係淨係計月供,而係要全面考慮現金流。 7️⃣ 迷思四:租樓等於浪費錢 💰 迷思解讀:租金俾咗出去就冇回報,好似「幫業主供樓」。 事實:租樓可以保持彈性,唔需要長期背負供樓壓力;而且部分人利用資金投資其他資產,比供樓回報更高。 啟示:租樓未必係浪費,反而係一種財務策略。 6️⃣ 迷思五:買細單位容易升值...
【一文了解】《樓市十大迷思:買樓真的「有樓先至有未來」嗎?》
🏠 樓市十大迷思:買樓真的「有樓先至有未來」嗎? 喺香港,樓市幾乎等同於全民話題。由返工搭車、食飯聚會,到親戚飯局,總有人會問:「你買咗樓未?」、「幾時上車?」。對好多香港人嚟講,買樓就等於人生目標,但係樓市真係冇得輸?小編今日就同大家拆解 「樓市十大迷思」,逐一分析背後嘅真相,等大家唔會盲目跟風,反而可以理性睇待。 🔟 樓市迷思一:樓價永遠只升不跌 📈 迷思解讀:香港樓價長期上升,但唔代表唔會跌。 事實:1997金融風暴至2003年,樓價跌咗超過六成;2019–2023年,美國加息同疫情影響,樓價亦有明顯回落。 啟示:長線可能升,但短期波動大,唔可以盲目相信「只會升」。 9️⃣ 迷思二:有樓先至有未來 🏡 迷思解讀:社會氛圍覺得冇樓好似冇保障。 事實:樓市係一種資產,但未必適合每個人。有人揀租樓,反而保持靈活資金去投資股票、基金,回報未必輸。 啟示:人生選擇唔止一條路,唔應該被「上車」綁死。 8️⃣ 迷思三:供得起就等於買得起 💸 迷思解讀:好多人成日計供款金額,覺得月供得起就冇問題。 事實:買樓除咗供款,仲有首期、印花稅、律師費、管理費、維修費。長遠仲要考慮加息風險。 啟示:買樓唔係淨係計月供,而係要全面考慮現金流。 7️⃣ 迷思四:租樓等於浪費錢 💰 迷思解讀:租金俾咗出去就冇回報,好似「幫業主供樓」。 事實:租樓可以保持彈性,唔需要長期背負供樓壓力;而且部分人利用資金投資其他資產,比供樓回報更高。 啟示:租樓未必係浪費,反而係一種財務策略。 6️⃣ 迷思五:買細單位容易升值...

【一文了解】《全球經濟與本地樓市:有什麼聯動關係?》
🌍 全球經濟與本地樓市:有什麼聯動關係? 香港樓市雖然地處一隅,但由於香港係國際金融中心,資金高度自由流動,樓市走勢其實同全球經濟緊密掛勾。無論美國利率政策、內地經濟表現、甚至歐洲金融危機,都會直接影響香港樓價。小編今日就同大家仔細拆解:全球經濟同本地樓市有咩聯動關係?歷史上又有咩例子可以俾我哋參考? 🔑 全球經濟影響樓市的主要渠道 1. 利率政策與資金流動 💸 香港實行聯繫匯率,港元與美元掛鉤,因此美國聯儲局一加息或減息,香港息口基本上要跟隨。 低息環境:供樓成本下降,資金湧入樓市,推高樓價。 高息環境:供樓壓力上升,資金流出,樓市受壓。 2. 國際資金流向 🌐 全球資金尋找回報,當國際局勢不穩或其他市場回報偏低,資金可能流入香港樓市避險。 反之,如果外地市場回報更高,資金會撤出香港,樓市承壓。 3. 全球經濟增長與貿易前景 📦 香港係外向型經濟體,全球貿易暢旺時,本地收入增加,置業需求上升。 相反,當全球經濟衰退,本地就業同收入受壓,樓市需求減弱。 4. 內地經濟與政策 🇨🇳 內地經濟增長直接影響香港,特別係跨境投資同旅遊業。 內地資金一旦流入香港,往往帶動豪宅市場;相反,內地加強資本管制時,香港樓市投資需求減少。 📊 歷史案例:全球經濟與香港樓市的互動 1997 亞洲金融風暴...
【一文了解】《全球經濟與本地樓市:有什麼聯動關係?》
🌍 全球經濟與本地樓市:有什麼聯動關係? 香港樓市雖然地處一隅,但由於香港係國際金融中心,資金高度自由流動,樓市走勢其實同全球經濟緊密掛勾。無論美國利率政策、內地經濟表現、甚至歐洲金融危機,都會直接影響香港樓價。小編今日就同大家仔細拆解:全球經濟同本地樓市有咩聯動關係?歷史上又有咩例子可以俾我哋參考? 🔑 全球經濟影響樓市的主要渠道 1. 利率政策與資金流動 💸 香港實行聯繫匯率,港元與美元掛鉤,因此美國聯儲局一加息或減息,香港息口基本上要跟隨。 低息環境:供樓成本下降,資金湧入樓市,推高樓價。 高息環境:供樓壓力上升,資金流出,樓市受壓。 2. 國際資金流向 🌐 全球資金尋找回報,當國際局勢不穩或其他市場回報偏低,資金可能流入香港樓市避險。 反之,如果外地市場回報更高,資金會撤出香港,樓市承壓。 3. 全球經濟增長與貿易前景 📦 香港係外向型經濟體,全球貿易暢旺時,本地收入增加,置業需求上升。 相反,當全球經濟衰退,本地就業同收入受壓,樓市需求減弱。 4. 內地經濟與政策 🇨🇳 內地經濟增長直接影響香港,特別係跨境投資同旅遊業。 內地資金一旦流入香港,往往帶動豪宅市場;相反,內地加強資本管制時,香港樓市投資需求減少。 📊 歷史案例:全球經濟與香港樓市的互動 1997 亞洲金融風暴...

【一文了解】《樓市供求分析:人口、土地供應與政策影響》
🏙️ 樓市供求分析:人口、土地供應與政策影響 香港樓市長期高企,幾乎成為全球關注嘅「奇跡」。點解香港樓價可以長年企硬?答案離唔開 供求關係。小編今日就會同大家深入探討:人口變化、土地供應同政府政策,如何影響香港樓市走勢,並且總結出幾個重要啟示,等大家喺買樓或者投資時,有更全面嘅判斷。 🔑 樓市供求基本概念 1. 需求面 Demand 👥 即係市民或者投資者對住房嘅需求,包括自住、投資、收租等。需求受人口增長、家庭結構、收入水平同投資氛圍影響。 2. 供應面 Supply 🏗️ 即係市場上實際可供應嘅住宅數量。供應受土地釋放、規劃程序、建築周期同政府政策影響。 當需求大於供應,樓價就會上升;反之,供應多於需求,樓價就有下調壓力。 👥 人口因素對樓市影響 人口增長與住屋需求 📈 香港人口由1970年代約400萬,上升至2021年嘅740萬。人口增長直接推動住屋需求。 即使生育率下降,但因為家庭結構細化(例如單身人士、細家庭),每戶平均住戶人數由1990年代4人以上,下降至現時大約2.7人,令住屋需求持續增加。 人口老化與置業模式 👴👵 香港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重逐年上升。 老年人可能會選擇細單位、長者屋,或者將物業轉讓比下一代。呢種轉變會影響市場上嘅供應流動性。 新移民與跨境因素 🌏 大灣區融合,內地移民需求增加,部分高收入人士選擇喺香港置業。...
【一文了解】《樓市供求分析:人口、土地供應與政策影響》
🏙️ 樓市供求分析:人口、土地供應與政策影響 香港樓市長期高企,幾乎成為全球關注嘅「奇跡」。點解香港樓價可以長年企硬?答案離唔開 供求關係。小編今日就會同大家深入探討:人口變化、土地供應同政府政策,如何影響香港樓市走勢,並且總結出幾個重要啟示,等大家喺買樓或者投資時,有更全面嘅判斷。 🔑 樓市供求基本概念 1. 需求面 Demand 👥 即係市民或者投資者對住房嘅需求,包括自住、投資、收租等。需求受人口增長、家庭結構、收入水平同投資氛圍影響。 2. 供應面 Supply 🏗️ 即係市場上實際可供應嘅住宅數量。供應受土地釋放、規劃程序、建築周期同政府政策影響。 當需求大於供應,樓價就會上升;反之,供應多於需求,樓價就有下調壓力。 👥 人口因素對樓市影響 人口增長與住屋需求 📈 香港人口由1970年代約400萬,上升至2021年嘅740萬。人口增長直接推動住屋需求。 即使生育率下降,但因為家庭結構細化(例如單身人士、細家庭),每戶平均住戶人數由1990年代4人以上,下降至現時大約2.7人,令住屋需求持續增加。 人口老化與置業模式 👴👵 香港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重逐年上升。 老年人可能會選擇細單位、長者屋,或者將物業轉讓比下一代。呢種轉變會影響市場上嘅供應流動性。 新移民與跨境因素 🌏 大灣區融合,內地移民需求增加,部分高收入人士選擇喺香港置業。...

【一文了解】《樓價上升週期與下跌週期:歷史數據啟示》
📈 樓價上升週期與下跌週期:歷史數據啟示 香港樓市向來有「只升不跌」嘅傳說,但其實回顧歷史,樓價都經歷過多次大升大跌。小編今日就同大家一齊細數香港樓市嘅上升週期同下跌週期,透過數據同事件分析,幫大家理解背後嘅規律,亦從中提煉出啟示。咁樣,下次置業或者投資,就唔會盲目跟風,而係有根有據咁部署。 🔑 影響樓價週期嘅主要因素 1. 利率走勢 💸 加息會令供樓成本上升,壓抑需求;減息則刺激入市。 2. 經濟環境 🌏 經濟增長、收入上升會推動樓價;反之,經濟衰退、失業率高會打擊樓市。 3. 政府政策 🏦 印花稅、按揭成數限制、供應政策,都會直接影響樓市週期。 4. 社會及突發事件 ⚠️ 如沙士、金融風暴、疫情,往往會令市場短期急跌。 📊 香港樓市主要上升與下跌週期 1978–1981:第一次大升浪 🚀 背景:經濟快速增長,港人收入提升,投資需求大。 樓價走勢:3年內樓價升幅超過2倍。 啟示:經濟繁榮期,樓價升幅往往誇張。 1981–1984:利率高企 +...
【一文了解】《樓價上升週期與下跌週期:歷史數據啟示》
📈 樓價上升週期與下跌週期:歷史數據啟示 香港樓市向來有「只升不跌」嘅傳說,但其實回顧歷史,樓價都經歷過多次大升大跌。小編今日就同大家一齊細數香港樓市嘅上升週期同下跌週期,透過數據同事件分析,幫大家理解背後嘅規律,亦從中提煉出啟示。咁樣,下次置業或者投資,就唔會盲目跟風,而係有根有據咁部署。 🔑 影響樓價週期嘅主要因素 1. 利率走勢 💸 加息會令供樓成本上升,壓抑需求;減息則刺激入市。 2. 經濟環境 🌏 經濟增長、收入上升會推動樓價;反之,經濟衰退、失業率高會打擊樓市。 3. 政府政策 🏦 印花稅、按揭成數限制、供應政策,都會直接影響樓市週期。 4. 社會及突發事件 ⚠️ 如沙士、金融風暴、疫情,往往會令市場短期急跌。 📊 香港樓市主要上升與下跌週期 1978–1981:第一次大升浪 🚀 背景:經濟快速增長,港人收入提升,投資需求大。 樓價走勢:3年內樓價升幅超過2倍。 啟示:經濟繁榮期,樓價升幅往往誇張。 1981–1984:利率高企 +...

【一文了解】《樓市與利率的關係:加息週期如何影響樓價?》
💹 樓市與利率的關係:加息週期如何影響樓價? 香港樓市長期被視為「全球最昂貴」之一,而利率就係影響樓價走勢嘅重要因素。特別係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息口走勢基本上要跟隨美國聯儲局,所以每次美國加息或減息,香港樓市都會掀起一陣討論。小編今日就幫大家深入拆解:利率點樣同樓市掛勾?加息週期點樣影響樓市?仲會分享理財師的建議,等大家做投資或供樓決策時更加心中有數。 🔑 為何利率會影響樓市? 1. 供樓成本直線上升 💸 香港人買樓大多數要靠按揭,利率上升即係供款額增加。 例如:借500萬,30年期,利率由2%升至4%,供款會由大約1.8萬升到超過2.3萬。 供樓壓力一大,買家入市意欲下降,樓價自然受壓。 2. 投資吸引力改變 📉📈 當利率低,放錢銀行定存冇乜利息,投資者更傾向買樓收租。 當利率高,銀行定存、債券回報吸引,部分資金會離開樓市。 3. 市場心理影響 🧠 加息通常代表政府要壓抑通脹,經濟前景可能轉弱。 市場氣氛悲觀時,買家觀望情緒明顯,成交量下跌。 📊 香港歷史經驗:利率與樓價的互動 1997 亞洲金融風暴 當時美國加息,香港亦跟隨加息,按揭利率大升。 再加上金融危機衝擊,樓價由高位跌超過六成。 2003 沙士低息環境 沙士爆發後,經濟低迷,香港利率下降。...
【一文了解】《樓市與利率的關係:加息週期如何影響樓價?》
💹 樓市與利率的關係:加息週期如何影響樓價? 香港樓市長期被視為「全球最昂貴」之一,而利率就係影響樓價走勢嘅重要因素。特別係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息口走勢基本上要跟隨美國聯儲局,所以每次美國加息或減息,香港樓市都會掀起一陣討論。小編今日就幫大家深入拆解:利率點樣同樓市掛勾?加息週期點樣影響樓市?仲會分享理財師的建議,等大家做投資或供樓決策時更加心中有數。 🔑 為何利率會影響樓市? 1. 供樓成本直線上升 💸 香港人買樓大多數要靠按揭,利率上升即係供款額增加。 例如:借500萬,30年期,利率由2%升至4%,供款會由大約1.8萬升到超過2.3萬。 供樓壓力一大,買家入市意欲下降,樓價自然受壓。 2. 投資吸引力改變 📉📈 當利率低,放錢銀行定存冇乜利息,投資者更傾向買樓收租。 當利率高,銀行定存、債券回報吸引,部分資金會離開樓市。 3. 市場心理影響 🧠 加息通常代表政府要壓抑通脹,經濟前景可能轉弱。 市場氣氛悲觀時,買家觀望情緒明顯,成交量下跌。 📊 香港歷史經驗:利率與樓價的互動 1997 亞洲金融風暴 當時美國加息,香港亦跟隨加息,按揭利率大升。 再加上金融危機衝擊,樓價由高位跌超過六成。 2003 沙士低息環境 沙士爆發後,經濟低迷,香港利率下降。...

【一文了解】《如何利用樓市配置資產?理財師的專業建議》
🏡 如何利用樓市配置資產?理財師的專業建議 作為香港人,講到置業同樓市,真係「幾乎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嘅話題。香港樓價長期企硬,無論係自住、投資定係資產配置,點樣部署,往往都係決定財富增長嘅關鍵。今日小編綜合理財師嘅專業角度,幫大家拆解點樣透過樓市做好資產配置,亦會分享實際策略同風險考慮,等大家唔會盲目追樓,反而能夠穩健咁進退。 🔑 為何樓市係香港人最重要嘅資產配置工具? 1. 供應有限,需求長期存在 香港土地供應有限,而人口密集,就算經濟週期有起有落,長遠嚟講,住屋需求都係存在。呢個「剛性需求」令樓市長期保持一定支持力。 2. 抗通脹能力強 理財師指出,樓價往往會隨通脹而上升,特別係核心地段嘅物業,可以有效對沖貨幣貶值風險。對香港人嚟講,擁有物業就等於擁有「抗通脹資產」。 3. 槓桿優勢 銀行按揭制度容許投資者用「槓桿」方式入市,即係用較少嘅首期資金,就可以控制大額資產。當樓市向上,回報率會被放大。 📊 資產配置建議:點樣分配比例? 理財師普遍認為,唔應該將所有資金都壓晒落樓市,否則會面對單一市場波動嘅風險。 ✅ 建議比例(一般中產參考): 物業資產:40%–60%(自住 + 投資) 股票基金:20%–30%(分散至環球市場) 債券或定存:10%–20%(保持現金流同穩定性) 其他資產(黃金、保險、退休基金):10%左右 小編溫馨提示:呢個比例唔係絕對,會因應年齡、風險承受能力同家庭需要而調整。 🏠 樓市入場策略 1. 自住優先,再考慮投資...
【一文了解】《如何利用樓市配置資產?理財師的專業建議》
🏡 如何利用樓市配置資產?理財師的專業建議 作為香港人,講到置業同樓市,真係「幾乎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嘅話題。香港樓價長期企硬,無論係自住、投資定係資產配置,點樣部署,往往都係決定財富增長嘅關鍵。今日小編綜合理財師嘅專業角度,幫大家拆解點樣透過樓市做好資產配置,亦會分享實際策略同風險考慮,等大家唔會盲目追樓,反而能夠穩健咁進退。 🔑 為何樓市係香港人最重要嘅資產配置工具? 1. 供應有限,需求長期存在 香港土地供應有限,而人口密集,就算經濟週期有起有落,長遠嚟講,住屋需求都係存在。呢個「剛性需求」令樓市長期保持一定支持力。 2. 抗通脹能力強 理財師指出,樓價往往會隨通脹而上升,特別係核心地段嘅物業,可以有效對沖貨幣貶值風險。對香港人嚟講,擁有物業就等於擁有「抗通脹資產」。 3. 槓桿優勢 銀行按揭制度容許投資者用「槓桿」方式入市,即係用較少嘅首期資金,就可以控制大額資產。當樓市向上,回報率會被放大。 📊 資產配置建議:點樣分配比例? 理財師普遍認為,唔應該將所有資金都壓晒落樓市,否則會面對單一市場波動嘅風險。 ✅ 建議比例(一般中產參考): 物業資產:40%–60%(自住 + 投資) 股票基金:20%–30%(分散至環球市場) 債券或定存:10%–20%(保持現金流同穩定性) 其他資產(黃金、保險、退休基金):10%左右 小編溫馨提示:呢個比例唔係絕對,會因應年齡、風險承受能力同家庭需要而調整。 🏠 樓市入場策略 1. 自住優先,再考慮投資...

【一文了解】《樓市長線投資 vs 短炒:哪一種更適合你?》
🏠 樓市長線投資 vs 短炒:哪一種更適合你? 小編幫你拆解長線持有同短炒快進快出,邊個先啱你? 香港樓市長年高企,唔少人都想喺入面分一杯羹。但究竟應該揀 長線投資,定係 短炒快進快出?兩者各有優劣,選擇錯咗唔單止少賺,仲可能要蝕大錢。 今次小編會同大家深入分析,長線 vs 短炒嘅差異、優勢、風險,仲有真實案例,幫大家搵到最適合自己嘅投資策略。 1️⃣ 什麼是長線投資?📈 基本概念 長期持有物業,一般5年至10年以上。 重點放喺 資本增值 同 租金回報。 投資者唔急於短期套現,而係等樓價同租金慢慢增長。 優勢 時間平滑風險:短期波動可以忽略,長遠睇樓市大多數時間向上。 複利效應:供樓同時還本金,資產淨值逐步增加。 租金收入:長期收租,有現金流支撐。 政策風險較低:額外印花稅(SSD)三年後免除,持有期長就唔怕。 風險 資金綁死:首期、供款、雜費全都鎖咗喺樓。 機會成本:如果樓價橫行十年,資金冇更好利用。 維修開支:持有時間越長,屋苑維修費越多。 👉...
【一文了解】《樓市長線投資 vs 短炒:哪一種更適合你?》
🏠 樓市長線投資 vs 短炒:哪一種更適合你? 小編幫你拆解長線持有同短炒快進快出,邊個先啱你? 香港樓市長年高企,唔少人都想喺入面分一杯羹。但究竟應該揀 長線投資,定係 短炒快進快出?兩者各有優劣,選擇錯咗唔單止少賺,仲可能要蝕大錢。 今次小編會同大家深入分析,長線 vs 短炒嘅差異、優勢、風險,仲有真實案例,幫大家搵到最適合自己嘅投資策略。 1️⃣ 什麼是長線投資?📈 基本概念 長期持有物業,一般5年至10年以上。 重點放喺 資本增值 同 租金回報。 投資者唔急於短期套現,而係等樓價同租金慢慢增長。 優勢 時間平滑風險:短期波動可以忽略,長遠睇樓市大多數時間向上。 複利效應:供樓同時還本金,資產淨值逐步增加。 租金收入:長期收租,有現金流支撐。 政策風險較低:額外印花稅(SSD)三年後免除,持有期長就唔怕。 風險 資金綁死:首期、供款、雜費全都鎖咗喺樓。 機會成本:如果樓價橫行十年,資金冇更好利用。 維修開支:持有時間越長,屋苑維修費越多。 👉...

【一文了解】《槓桿效應與風險:按揭如何令你賺快錢或輸慘?》
📈 槓桿效應與風險:按揭如何令你賺快錢或輸慘? 小編幫你拆解樓市最神秘又最危險嘅魔法:槓桿效應! 香港人買樓,十居其九都要靠銀行按揭。有人話:「借得多,賺得快!」但亦有人中伏:「供唔到,輸到一仆一碌!」呢個背後嘅關鍵,就係所謂嘅 槓桿效應 (Leverage Effect)。 槓桿可以放大回報,但同時亦會放大風險。今次小編就同大家逐點分析,按揭點樣令你 賺快錢,又點樣令你 輸到喊。 1️⃣ 什麼是槓桿效應?🔍 基本概念 槓桿效應 = 用借貸去放大投資規模。 例如你有100萬,如果唔借錢,你只可以買100萬嘅資產。 但如果用呢100萬做首期,再借400萬按揭,你就可以買500萬嘅樓。 👉 小編理解:槓桿就好似「放大鏡」,可以將你嘅資產回報放大,但同時將風險放大。 香港樓市常見槓桿 首置買家:最多可以借9成按揭。 即係只需10%首期,就可以控制成間樓。 2️⃣ 槓桿如何令你賺快錢 💰 實例一:樓價升值 樓價:500萬 首期:50萬(借9成按揭) 一年後樓價升10%...
【一文了解】《槓桿效應與風險:按揭如何令你賺快錢或輸慘?》
📈 槓桿效應與風險:按揭如何令你賺快錢或輸慘? 小編幫你拆解樓市最神秘又最危險嘅魔法:槓桿效應! 香港人買樓,十居其九都要靠銀行按揭。有人話:「借得多,賺得快!」但亦有人中伏:「供唔到,輸到一仆一碌!」呢個背後嘅關鍵,就係所謂嘅 槓桿效應 (Leverage Effect)。 槓桿可以放大回報,但同時亦會放大風險。今次小編就同大家逐點分析,按揭點樣令你 賺快錢,又點樣令你 輸到喊。 1️⃣ 什麼是槓桿效應?🔍 基本概念 槓桿效應 = 用借貸去放大投資規模。 例如你有100萬,如果唔借錢,你只可以買100萬嘅資產。 但如果用呢100萬做首期,再借400萬按揭,你就可以買500萬嘅樓。 👉 小編理解:槓桿就好似「放大鏡」,可以將你嘅資產回報放大,但同時將風險放大。 香港樓市常見槓桿 首置買家:最多可以借9成按揭。 即係只需10%首期,就可以控制成間樓。 2️⃣ 槓桿如何令你賺快錢 💰 實例一:樓價升值 樓價:500萬 首期:50萬(借9成按揭) 一年後樓價升10%...

【一文了解】《買樓收租計算實例:租金回報率 vs 銀行利息》
💰 買樓收租計算實例:租金回報率 vs 銀行利息 小編親身幫你計數,睇清楚收租係咪真係咁抵玩! 香港人最鍾意講「買磚頭」,因為大家覺得買樓收租穩陣過炒股。唔少人會話:「反正都要供樓,不如買嚟收租,租金幫手供!」聽落好似無得輸,但係現實係咪真係咁簡單? 其實,買樓收租要睇清楚 租金回報率 同 銀行利息成本,仲要計埋雜費同風險。今次小編就用實例,幫大家逐條數計清楚,等你知收租究竟係穩賺定係有機會倒蝕。 1️⃣ 什麼是租金回報率?📊 定義 租金回報率 = 年租金 ÷ 樓價 × 100% 呢個數字反映你買樓投資收租嘅收益率。 香港平均水平 根據市場數據,香港住宅平均租金回報率大概 2%至3%。 某啲細單位或者熱門地段,可以高達4%以上;但大單位通常低過2%。 👉 小編提醒:回報率唔可以單睇,因為仲有銀行利息成本同雜費要計埋。 2️⃣ 銀行利息成本 🏦...
【一文了解】《買樓收租計算實例:租金回報率 vs 銀行利息》
💰 買樓收租計算實例:租金回報率 vs 銀行利息 小編親身幫你計數,睇清楚收租係咪真係咁抵玩! 香港人最鍾意講「買磚頭」,因為大家覺得買樓收租穩陣過炒股。唔少人會話:「反正都要供樓,不如買嚟收租,租金幫手供!」聽落好似無得輸,但係現實係咪真係咁簡單? 其實,買樓收租要睇清楚 租金回報率 同 銀行利息成本,仲要計埋雜費同風險。今次小編就用實例,幫大家逐條數計清楚,等你知收租究竟係穩賺定係有機會倒蝕。 1️⃣ 什麼是租金回報率?📊 定義 租金回報率 = 年租金 ÷ 樓價 × 100% 呢個數字反映你買樓投資收租嘅收益率。 香港平均水平 根據市場數據,香港住宅平均租金回報率大概 2%至3%。 某啲細單位或者熱門地段,可以高達4%以上;但大單位通常低過2%。 👉 小編提醒:回報率唔可以單睇,因為仲有銀行利息成本同雜費要計埋。 2️⃣ 銀行利息成本 🏦...

【一文了解】《樓市投資心法:如何分辨投資樓與自住樓?》
💡 樓市投資心法:如何分辨投資樓與自住樓? 小編幫你拆解買樓嘅不同目的,避免買錯盤,後悔一世! 香港樓市一向係「全民話題」,無論茶餐廳聽到大叔吹水,定係OL lunch time傾偈,總會圍繞住「樓價幾時升」、「邊度啱買」呢啲問題。但係,買樓其實可以分為兩大方向:投資樓同自住樓。 雖然表面上都係「買層樓」,但兩者嘅考慮因素、選擇標準、風險管理完全唔一樣。如果搞唔清楚,隨時買錯目標,之後無論自住唔舒服,定係投資回報唔理想,都會好後悔。 今日小編就同大家分享點樣分辨投資樓同自住樓,仲有實際心法,幫你搵到最啱自己嘅選擇。 1️⃣ 自住樓的考慮因素 🏡 生活便利 交通 🚇:近地鐵站、巴士站,返工返學方便。 配套 🏫:有超市、商場、街市、醫院、學校,生活方便。 社區環境 🌳:安靜、安全、綠化好,住得舒服。 空間與舒適度 面積大小要符合家庭需要(單身同一家四口需求完全唔同)。 樓齡太舊可能有維修問題,要預咗開支。 心理安全感 自住樓唔單止係資產,仲係「家」。 好多人寧願買貴啲,揀自己住得舒服嘅地方。 👉 小編貼士:買自住樓時,唔好盲目追求升值潛力,因為最重要係住得開心。 2️⃣ 投資樓的考慮因素 💰 租金回報率...
【一文了解】《樓市投資心法:如何分辨投資樓與自住樓?》
💡 樓市投資心法:如何分辨投資樓與自住樓? 小編幫你拆解買樓嘅不同目的,避免買錯盤,後悔一世! 香港樓市一向係「全民話題」,無論茶餐廳聽到大叔吹水,定係OL lunch time傾偈,總會圍繞住「樓價幾時升」、「邊度啱買」呢啲問題。但係,買樓其實可以分為兩大方向:投資樓同自住樓。 雖然表面上都係「買層樓」,但兩者嘅考慮因素、選擇標準、風險管理完全唔一樣。如果搞唔清楚,隨時買錯目標,之後無論自住唔舒服,定係投資回報唔理想,都會好後悔。 今日小編就同大家分享點樣分辨投資樓同自住樓,仲有實際心法,幫你搵到最啱自己嘅選擇。 1️⃣ 自住樓的考慮因素 🏡 生活便利 交通 🚇:近地鐵站、巴士站,返工返學方便。 配套 🏫:有超市、商場、街市、醫院、學校,生活方便。 社區環境 🌳:安靜、安全、綠化好,住得舒服。 空間與舒適度 面積大小要符合家庭需要(單身同一家四口需求完全唔同)。 樓齡太舊可能有維修問題,要預咗開支。 心理安全感 自住樓唔單止係資產,仲係「家」。 好多人寧願買貴啲,揀自己住得舒服嘅地方。 👉 小編貼士:買自住樓時,唔好盲目追求升值潛力,因為最重要係住得開心。 2️⃣ 投資樓的考慮因素 💰 租金回報率...

【一文了解】《年輕人如何踏出第一步?置業難題與解決方案》
🏠 年輕人如何踏出第一步?置業難題與解決方案 小編幫你逐步拆解年輕人上車嘅痛點,同埋可行嘅出路! 香港向來係「樓價奇蹟」之地,國際排名長年高企,對年輕人嚟講,「買樓」好似一個遙不可及嘅夢。好多90後、甚至00後朋友同小編講:「我一世都買唔到樓啦!」但係,真係冇可能?其實未必。 要踏出第一步,先要了解年輕人面對嘅困難,再諗辦法解決。今日小編就幫大家分析幾大難題,然後提出實際策略,等大家可以睇清楚自己嘅情況,搵到屬於自己嘅上車方法。 1️⃣ 年輕人置業的主要難題 ⚠️ 高樓價 香港樓價長期高踞世界榜首,一層細單位動輒幾百萬。 以一層500萬單位計,首期最少都要50萬至100萬,對初出社會嘅年輕人嚟講,簡直係天文數字。 首期難儲 人工增長追唔上樓價升幅。 年輕人要供強積金、交稅、生活開支高,想儲首期真係難上加難。 入息要求 銀行批按揭要做壓力測試,一般要求供款唔超過入息嘅50-60%。 如果人工只得兩三萬,能夠負擔嘅樓價有限,選擇自然受限。 生活質素取捨 有啲人寧願繼續租樓,因為唔想犧牲旅行、娛樂、飲食。 供樓意味著幾十年責任,唔係人人心理上都接受到。 👉 小編感受:好多朋友其實唔係唔想買樓,而係「有心無力」,最大問題就係首期同人工追唔上樓價。 2️⃣ 年輕人可以考慮的解決方案 💡 政府資助計劃 居屋:相對市價有折讓,係大多數年輕人第一個上車目標。 綠置居:比居屋更平,但供應有限,要抽籤。 首置計劃:針對首次置業人士,提供折扣樓。 👉...
【一文了解】《年輕人如何踏出第一步?置業難題與解決方案》
🏠 年輕人如何踏出第一步?置業難題與解決方案 小編幫你逐步拆解年輕人上車嘅痛點,同埋可行嘅出路! 香港向來係「樓價奇蹟」之地,國際排名長年高企,對年輕人嚟講,「買樓」好似一個遙不可及嘅夢。好多90後、甚至00後朋友同小編講:「我一世都買唔到樓啦!」但係,真係冇可能?其實未必。 要踏出第一步,先要了解年輕人面對嘅困難,再諗辦法解決。今日小編就幫大家分析幾大難題,然後提出實際策略,等大家可以睇清楚自己嘅情況,搵到屬於自己嘅上車方法。 1️⃣ 年輕人置業的主要難題 ⚠️ 高樓價 香港樓價長期高踞世界榜首,一層細單位動輒幾百萬。 以一層500萬單位計,首期最少都要50萬至100萬,對初出社會嘅年輕人嚟講,簡直係天文數字。 首期難儲 人工增長追唔上樓價升幅。 年輕人要供強積金、交稅、生活開支高,想儲首期真係難上加難。 入息要求 銀行批按揭要做壓力測試,一般要求供款唔超過入息嘅50-60%。 如果人工只得兩三萬,能夠負擔嘅樓價有限,選擇自然受限。 生活質素取捨 有啲人寧願繼續租樓,因為唔想犧牲旅行、娛樂、飲食。 供樓意味著幾十年責任,唔係人人心理上都接受到。 👉 小編感受:好多朋友其實唔係唔想買樓,而係「有心無力」,最大問題就係首期同人工追唔上樓價。 2️⃣ 年輕人可以考慮的解決方案 💡 政府資助計劃 居屋:相對市價有折讓,係大多數年輕人第一個上車目標。 綠置居:比居屋更平,但供應有限,要抽籤。 首置計劃:針對首次置業人士,提供折扣樓。 👉...

【一文了解】《樓市新手懶人包:從租樓過渡到買樓的關鍵時刻》
🏠 樓市新手懶人包:從租樓過渡到買樓的關鍵時刻 小編整理咗最貼地指南,幫新手睇清楚由租樓到買樓嘅轉捩點! 香港樓價全球有名貴,令唔少年輕人覺得「上車」好似遙不可及。所以好多香港人第一步係 租樓,因為靈活、負擔低、唔使即刻背上幾十年供樓壓力。但隨住年齡增長、收入穩定,大家自然會問:幾時先係由租樓轉去買樓嘅最好時機? 小編今日就幫大家拆解呢個問題,逐步分析由租樓到買樓嘅關鍵時刻,等你唔好盲目跟風,而係根據自己情況做最啱嘅決定。 1️⃣ 租樓的優勢與限制 🏘️ 優勢 靈活性高:隨時搬屋,唔使綁死喺一個地區。 入場門檻低:只需交按金同首月租金,唔需要幾十萬首期。 無需維修負擔:屋企壞咗燈、冷氣壞咗,通常由業主負責。 適合過渡期:例如剛畢業、剛拍拖同居,唔想即刻落重注。 限制 錢變成「租金開支」:每個月幾千至幾萬租金,長遠嚟講冇累積到資產。 不穩定性:業主隨時加租、收樓,你要逼住搬。 無法享受樓價升值:樓市升值同你無關,你只係幫人供樓。 👉 小編感受:租樓雖然舒服,但見到啲朋友供咗幾年樓,資產淨值慢慢增加,自己就覺得「租金真係白白流走咗」。 2️⃣ 過渡到買樓的關鍵時刻 🕰️ 積蓄到一定水平 首期資金:一般樓價10%-20%。 其他雜費:印花稅、律師費、佣金、裝修費(加埋可能要多30-50萬)。 緊急基金:至少要有半年至一年供款儲備。 👉 當你唔再為咗交租而擔心,每個月仲有能力儲蓄,咁就代表你有潛力開始考慮置業。 收入穩定...
【一文了解】《樓市新手懶人包:從租樓過渡到買樓的關鍵時刻》
🏠 樓市新手懶人包:從租樓過渡到買樓的關鍵時刻 小編整理咗最貼地指南,幫新手睇清楚由租樓到買樓嘅轉捩點! 香港樓價全球有名貴,令唔少年輕人覺得「上車」好似遙不可及。所以好多香港人第一步係 租樓,因為靈活、負擔低、唔使即刻背上幾十年供樓壓力。但隨住年齡增長、收入穩定,大家自然會問:幾時先係由租樓轉去買樓嘅最好時機? 小編今日就幫大家拆解呢個問題,逐步分析由租樓到買樓嘅關鍵時刻,等你唔好盲目跟風,而係根據自己情況做最啱嘅決定。 1️⃣ 租樓的優勢與限制 🏘️ 優勢 靈活性高:隨時搬屋,唔使綁死喺一個地區。 入場門檻低:只需交按金同首月租金,唔需要幾十萬首期。 無需維修負擔:屋企壞咗燈、冷氣壞咗,通常由業主負責。 適合過渡期:例如剛畢業、剛拍拖同居,唔想即刻落重注。 限制 錢變成「租金開支」:每個月幾千至幾萬租金,長遠嚟講冇累積到資產。 不穩定性:業主隨時加租、收樓,你要逼住搬。 無法享受樓價升值:樓市升值同你無關,你只係幫人供樓。 👉 小編感受:租樓雖然舒服,但見到啲朋友供咗幾年樓,資產淨值慢慢增加,自己就覺得「租金真係白白流走咗」。 2️⃣ 過渡到買樓的關鍵時刻 🕰️ 積蓄到一定水平 首期資金:一般樓價10%-20%。 其他雜費:印花稅、律師費、佣金、裝修費(加埋可能要多30-50萬)。 緊急基金:至少要有半年至一年供款儲備。 👉 當你唔再為咗交租而擔心,每個月仲有能力儲蓄,咁就代表你有潛力開始考慮置業。 收入穩定...

【一文了解】《置業Budget計算:首期、印花稅與雜費全分析》
💰 置業Budget計算:首期、印花稅與雜費全分析 小編幫你逐項拆解,免得「錢唔夠」臨門脫腳! 香港買樓一向係人生大事,價錢動輒幾百萬至千萬。好多人以為買樓只要儲夠首期就得,點知到臨交樓嗰刻,先發現仲有一堆隱藏開支:印花稅、律師費、代理佣金、裝修費、管理費……樣樣都要錢。結果本來以為儲夠,最後發現「差咗幾十萬」,真係一個大伏位。 今日小編就同大家逐項分析,買樓要準備嘅 完整Budget清單,幫你計清楚由首期到雜費,究竟要幾多錢先至可以安心上車。 1️⃣ 首期資金 🏦 首期 = 入場費 + 穩定感 香港銀行一般按揭安排: 首置買家(首次置業):樓價800萬以下,可申請最高9成按揭,但要符合壓力測試同入息要求。 樓價超過800萬至1000萬:最高8成按揭。 樓價1000萬以上:一般最多只批6至7成。 舉例: 如果買一層600萬單位,9成按揭 → 首期只需60萬。 但如果買一層1200萬單位,假設只能批7成按揭 → 首期要360萬。 👉 小編提醒:唔好以為「最低首期」就一定批到,銀行會睇你收入、負債、年齡。如果唔符合要求,按揭成數會再減,首期要更多。 2️⃣ 印花稅...
【一文了解】《置業Budget計算:首期、印花稅與雜費全分析》
💰 置業Budget計算:首期、印花稅與雜費全分析 小編幫你逐項拆解,免得「錢唔夠」臨門脫腳! 香港買樓一向係人生大事,價錢動輒幾百萬至千萬。好多人以為買樓只要儲夠首期就得,點知到臨交樓嗰刻,先發現仲有一堆隱藏開支:印花稅、律師費、代理佣金、裝修費、管理費……樣樣都要錢。結果本來以為儲夠,最後發現「差咗幾十萬」,真係一個大伏位。 今日小編就同大家逐項分析,買樓要準備嘅 完整Budget清單,幫你計清楚由首期到雜費,究竟要幾多錢先至可以安心上車。 1️⃣ 首期資金 🏦 首期 = 入場費 + 穩定感 香港銀行一般按揭安排: 首置買家(首次置業):樓價800萬以下,可申請最高9成按揭,但要符合壓力測試同入息要求。 樓價超過800萬至1000萬:最高8成按揭。 樓價1000萬以上:一般最多只批6至7成。 舉例: 如果買一層600萬單位,9成按揭 → 首期只需60萬。 但如果買一層1200萬單位,假設只能批7成按揭 → 首期要360萬。 👉 小編提醒:唔好以為「最低首期」就一定批到,銀行會睇你收入、負債、年齡。如果唔符合要求,按揭成數會再減,首期要更多。 2️⃣ 印花稅...

【一文了解】《樓市入門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準備好置業?》
🏠 樓市入門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準備好置業? 小編親身體會+實際數據,帶你逐步檢視自己係咪「ready」上車! 香港樓市一向被稱為「全球最難上車」嘅市場之一。樓價高企,供樓壓力沉重,但同時又有唔少人覺得「有瓦遮頭」先叫真正安定。咁問題嚟啦:你係咪真係準備好置業? 好多朋友問小編:「我有少少積蓄,夠唔夠買樓?」「如果收入唔算好穩定,仲應唔應該諗置業?」其實,判斷自己有冇準備好,唔係單單睇銀行批唔批,仲要考慮財務、心理、生活同未來規劃。以下就係小編整理嘅全面指南,幫大家check一check。 1️⃣ 財務基礎:錢係第一關 💰 買樓最大嘅挑戰就係錢。要判斷自己準備好未,先要睇以下幾樣: 首期資金 香港銀行對首置買家一般要求 10%-20%首期(視乎樓價同按揭計劃)。 例如一層600萬嘅單位,最少都要準備60萬至120萬首期。 仲要加埋印花稅、律師費、代理佣金、雜費,現金流要更充裕。 👉 小編建議:唔好淨係計到啱啱夠,最好仲有額外一筆「緊急基金」,起碼可以覆蓋6至12個月供款。 供樓壓力 銀行批按揭時會做「壓力測試」,確保供款唔超過入息嘅50-60%。 但小編覺得,你自己都要做「最壞打算」:假設加息2-3厘,你仲頂唔頂得順? 收入穩定性 如果你份工成日轉,或者收入大起大落,例如自由工作者,就要特別小心。 銀行批核會睇你嘅入息證明,冇穩定糧單會比較難批。 2️⃣ 生活規劃:唔好只睇眼前 🗓️ 買樓唔係淨係今日供得起咁簡單,仲要睇未來規劃。 家庭因素 你會唔會幾年內結婚? 有冇打算生小朋友? 屋企人會唔會同你一齊住?...
【一文了解】《樓市入門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準備好置業?》
🏠 樓市入門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準備好置業? 小編親身體會+實際數據,帶你逐步檢視自己係咪「ready」上車! 香港樓市一向被稱為「全球最難上車」嘅市場之一。樓價高企,供樓壓力沉重,但同時又有唔少人覺得「有瓦遮頭」先叫真正安定。咁問題嚟啦:你係咪真係準備好置業? 好多朋友問小編:「我有少少積蓄,夠唔夠買樓?」「如果收入唔算好穩定,仲應唔應該諗置業?」其實,判斷自己有冇準備好,唔係單單睇銀行批唔批,仲要考慮財務、心理、生活同未來規劃。以下就係小編整理嘅全面指南,幫大家check一check。 1️⃣ 財務基礎:錢係第一關 💰 買樓最大嘅挑戰就係錢。要判斷自己準備好未,先要睇以下幾樣: 首期資金 香港銀行對首置買家一般要求 10%-20%首期(視乎樓價同按揭計劃)。 例如一層600萬嘅單位,最少都要準備60萬至120萬首期。 仲要加埋印花稅、律師費、代理佣金、雜費,現金流要更充裕。 👉 小編建議:唔好淨係計到啱啱夠,最好仲有額外一筆「緊急基金」,起碼可以覆蓋6至12個月供款。 供樓壓力 銀行批按揭時會做「壓力測試」,確保供款唔超過入息嘅50-60%。 但小編覺得,你自己都要做「最壞打算」:假設加息2-3厘,你仲頂唔頂得順? 收入穩定性 如果你份工成日轉,或者收入大起大落,例如自由工作者,就要特別小心。 銀行批核會睇你嘅入息證明,冇穩定糧單會比較難批。 2️⃣ 生活規劃:唔好只睇眼前 🗓️ 買樓唔係淨係今日供得起咁簡單,仲要睇未來規劃。 家庭因素 你會唔會幾年內結婚? 有冇打算生小朋友? 屋企人會唔會同你一齊住?...

【一文了解】《買樓前必做的十項功課》
🏠 買樓前必做的十項功課 小編親身踩過坑,幫你整理最實用的置業清單! 香港人對「上車」兩個字可以話係又愛又恨。樓價高企,人人都話「有瓦遮頭先至安心」。但買樓唔係去超市買餸,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一個決定可能影響你成世。小編睇過唔少朋友「衝動上車」,結果供樓壓力爆煲或者買錯樓盤,真係後悔莫及。所以今次就同大家分享 買樓前必做嘅十項功課,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置業,唔好變成「樓奴」。 1️⃣ 評估自己財務能力 💰 重點:搞清楚你嘅真實負擔力 收入穩定性:唔好只睇基本人工,要計埋花紅、兼職收入會否穩定。 供樓壓力測試:銀行一般跟金管局規定,要確保供樓佔入息比率唔超過50-60%。小編建議自己做壓力測試,假設利率再加2-3厘,你仲頂唔頂得順? 生活開支:唔好以為供得起就可以,仲要留一筆日常生活費、醫療、旅遊甚至養小朋友嘅開支。 👉 小編貼士:唔少人忽略「裝修費」,幾十萬係走唔甩,一定要預埋! 2️⃣ 存好首期資金 🏦 香港銀行對首置買家一般要求首期最少10%-20%,視乎樓價同按揭成數。以一層800萬嘅單位為例,首期起碼要百幾萬。除咗首期,仲要準備: 印花稅 律師費 代理佣金 雜費(例如樓契登記費、按揭保險費) 👉 小編建議:最好有 額外一年的供款儲備,萬一失業或者收入減少,都唔會即刻爆煲。 3️⃣ 做足樓市資料搜集 🔍 唔好聽朋友一句話就衝去買,一定要自己做功課: 地段分析:交通、配套、校網、未來規劃。...
【一文了解】《買樓前必做的十項功課》
🏠 買樓前必做的十項功課 小編親身踩過坑,幫你整理最實用的置業清單! 香港人對「上車」兩個字可以話係又愛又恨。樓價高企,人人都話「有瓦遮頭先至安心」。但買樓唔係去超市買餸,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一個決定可能影響你成世。小編睇過唔少朋友「衝動上車」,結果供樓壓力爆煲或者買錯樓盤,真係後悔莫及。所以今次就同大家分享 買樓前必做嘅十項功課,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置業,唔好變成「樓奴」。 1️⃣ 評估自己財務能力 💰 重點:搞清楚你嘅真實負擔力 收入穩定性:唔好只睇基本人工,要計埋花紅、兼職收入會否穩定。 供樓壓力測試:銀行一般跟金管局規定,要確保供樓佔入息比率唔超過50-60%。小編建議自己做壓力測試,假設利率再加2-3厘,你仲頂唔頂得順? 生活開支:唔好以為供得起就可以,仲要留一筆日常生活費、醫療、旅遊甚至養小朋友嘅開支。 👉 小編貼士:唔少人忽略「裝修費」,幾十萬係走唔甩,一定要預埋! 2️⃣ 存好首期資金 🏦 香港銀行對首置買家一般要求首期最少10%-20%,視乎樓價同按揭成數。以一層800萬嘅單位為例,首期起碼要百幾萬。除咗首期,仲要準備: 印花稅 律師費 代理佣金 雜費(例如樓契登記費、按揭保險費) 👉 小編建議:最好有 額外一年的供款儲備,萬一失業或者收入減少,都唔會即刻爆煲。 3️⃣ 做足樓市資料搜集 🔍 唔好聽朋友一句話就衝去買,一定要自己做功課: 地段分析:交通、配套、校網、未來規劃。...